作为香港中介公司中原地产的明星员工,刘文雄在去年上半年卖出了20套房,给公司赚回约1000万港元净利润,他个人也因此分到数百万的佣金。
但是,2018年7月以后,就在他准备继续大展拳脚之际,一切都变了。此前潮水般预约看房的客户,突然就不见了踪影。整个下半年,他只卖出2套房。
“(这是)少有的黑暗时刻。”坐在中环半山的咖啡厅里,刘文峰自嘲道。
中原地产多年的销售冠军李巍同样也对2018年下半年的业绩烦恼不已。他的团队在2018年12月仅销售了35套房,相较于高峰时2018年6月的110套,更是创记录的低。
和刘文峰、李巍经历一样,大多数香港中介在去年下半年的销售业绩都遭遇了低谷,一套都没有卖出去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香港楼市在持续涨了两年多后,再次进入拐点期。
刘文雄很清楚,那些消失的看房人实际都在持币观望,“他们在等价格便宜到自己的预期再出手”。
在中环律所工作的谢倦(化名)便是如此。他于2018年年中结婚后便一直在看房,但是最近不再找中介了,只是定期在网上查看香港成交数据而已。
尽管自己中意的楼盘有的在降价,但这些楼盘每个月成交量都在下降,谢倦也像所有的购房者一样,担心“买房的人越来越少,自己站岗高位接盘”。
最新香港楼市的数据显示,香港的成交量已经连续下滑6个月了。
土地注册处数据显示,香港住宅市场实际上从2018年7月开始出现下滑,环比下降了9.3%。其中2018年12月,香港住宅销售量仅有2060套,相较于6月份高峰期的6713套,下降了69.3%。
作为一名入行8年的中介,刘文峰经历过好几轮香港楼市的涨幅周期,他觉得现在的场景像极了2015年。从那年9月开始,香港楼市开启下行趋势,连续下跌7个月,价格跌幅达13%。
不过,据英国地产咨询公司莱坊的统计数据,香港楼市价格过去这半年跌幅仅3.9%——距离2015年那一轮跌幅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去年香港二手房的交易状况和上一轮下行期却较为类似,用中原地产住宅部总裁陈永杰的话来说,就是“近乎横盘”。
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具有二手盘指标性数据的香港十大屋苑2018年交易量创过去十年新低,仅有2088套。同是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的2015年,当年二手房交易量为2153套,还略高于2018年。
陈永杰认为原因很简单,和2015年下半年一样,目前的二手房大多都是私人持有,若非业主财务出现重大问题,其并不会轻易调价,宁愿选择出租。
买家持币观望,卖家咬住价格,造成了如今“有价无市”的局面。
本身也是业主的李巍就是如此。他曾在2018年8月时考虑出售其位于香港岛湾仔的房子,挂了一段时间,看房人寥寥,他便不得不转而继续出租。
莱坊地产统计显示,2018年前11个月,香港租金持续上升了4.5%。
包括李巍和刘文雄在内,几乎所有的香港中介都觉得,香港楼市下跌不怕,最害怕的是楼市横盘,即没有交易。对于主要靠佣金制的中介来说,这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最黑暗的时候是2018年的9、10、11这三个月。”刘文雄在这三个月没有任何交易。
李巍当时有几个卖家客户,因为内地开工厂急需资金,中环的房子熬不住最后降价几十万出售了。但这是非常少的案例,大多数都不会愿意降价。
用李巍的话来说,当时整个香港楼市像极了买家和卖家在博弈,“看看谁能够熬得下去,熬下去就赢了”。
“横盘”的现象为何会在去年下半年出现,并没有人能够给出具体的答案:影响市场的因素太多了。
但几乎所有的香港地产从业人员都认为,导火索之一应该是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空置税”政策。
这项政策是2018年6月2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推出的六项“房屋政策新措施”之一,拟对空置6个月以上、并未作居住或出租用途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征收大约相等于楼价5%的空置税,旨在扭转房屋供不应求、楼价飙升的局面。
香港市场将其称为“娥六招”。
在此之前,截止2018年5月,香港楼价已经连续涨了26个月,并且连续19个月创了新高,单价频频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