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研究了108篇不合格的博士论文,我发现普遍存在这几个问题

2019-01-21 23:18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分析108篇不合格论文的233份评阅意见

针对2015年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社会科学门类不合格论文检出率较高的现象,本文对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四个学科门类108篇不合格论文的233份专家评阅意见文本进行分析,希望回答以下问题:

社会科学领域不合格博士论文存在哪些典型问题?

学科专家如何界定社会科学博士论文的质量底线?

加强社会科学博士生科研训练、指导和评价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哪些改进方向?

参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对论文评价要素的划分,本文以“选题与综述”、“创新性与研究贡献”、“基础知识与科研能力”、“规范性”四要素作为评阅意见分析的一级问题维度。如表1所示。

研究了108篇不合格的博士论文,我发现普遍存在这几个问题

不同问题维度涉及的论文篇数占比如图1所示。

研究了108篇不合格的博士论文,我发现普遍存在这几个问题

图1 社会科学类不合格博士论文的典型问题分布

其中,“对学科现状的了解程度”、“研究方法科学适切”、“分析论证有力、合乎逻辑”三个维度的问题均涉及超过60%的样本论文,近57%的论文“研究不够深入”,54%的论文被指出了创新性的问题。

可以看到,评审专家对社会科学不合格论文的问题批评集中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分析论证、创新性和研究深入程度这几个方面。

不同学科门类论文的典型问题存在差异,如图2所示。

研究了108篇不合格的博士论文,我发现普遍存在这几个问题

图2 社会科学各学科门类不合格论文的典型问题分布

下文结合评阅意见的文本内容,对这些典型问题做进一步分析,从学术性、学科性和规范性三个维度,讨论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所应当达到的最基本质量要求。

▌学术性:博士论文最核心的要求

“学术性”或者“科学性”、“学理性”,是论文评阅意见中对论文质量进行总体性评价时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很多评阅意见指出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或论证分析的学术性、科学性不强;或者直指整篇论文、整个研究的学术性不足;更有评阅意见直接指出,是否具有学术性是博士学位论文区别于“教科书”、“工作报告”、“材料汇总”或“政策调研报告”的核心标准。

基于对论文评阅意见的分析,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基本的学术性要求主要体现在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分析论证四个方面:

1、提出“科学问题”

社会科学近40%的抽检不合格论文被指出“缺少问题意识、理论观照和聚焦”以及“论述分析不能与研究问题紧密结合”的问题,与此相关的问题还包括选题没有理论(学理)意义、对学科研究现状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等,这些都指向博士论文研究和撰写的一项基础工作——提出“研究问题”。评阅意见中与此相关的最典型评价就是“科学问题”或“问题意识”的缺失

例如一篇应用经济学博士论文评阅意见指出:“(题目)前半段是‘××资源开发’,是研究××资源开发的什么问题不明确。后半段是‘区域效应’,这是指什么,在正文中也没有定义……在论文第一章中也没有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再如一篇以知识产权信托法律问题为研究主题的法学论文评阅意见为:“论文内容并没有从问题角度进行论述,论文从始至终没有对知识产权信托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清晰的表述,整篇论文没有问题意识。”

在根本上,这些论文没有实现从题目(topic)到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的聚焦和提炼。题目可以是研究者感兴趣的任何主题或主题领域,而研究问题应当包括有关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何(how)的探究性目标,以及解答、回答这一难题的重要意义的充分陈述。

问题提出首先需要聚焦,对研究对象涉及的理论或实践范畴进行清晰界定,从而明确获取资料、数据以及进行论证的范围,使研究可操作、可辨别、可控制。

很多不合格论文的选题过于宽泛和宏大,例如一篇以检察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的法学论文,因为“选题过于宏观和庞大”,使得文章内容“失之宽泛而不深入,缺乏新意,读起来工作报告味道很浓,学术性不强”。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