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2020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笔记:向社会主义过渡

2019-01-16 09:53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2020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笔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但社会主义革命才刚刚开始。

3.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五种经济成分中除去“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两种过渡性质的经济,剩下的主要是三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它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6.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国情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相应地主要矛盾也就变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应地主要任务也就变成了“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这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社会主义革命”了。

近现代中国的国情比较

 

国情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道路

 

近代中国

 

两半社会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反帝反封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主要是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反资本主义

 

合作化道路

 

现代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和紧迫问题: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第二,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以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8.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9.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

注意比较不同时期对待地主和富农的态度。

10.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1.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12.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三反”运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