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2019-01-12 01:34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赖德胜、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廷洲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和指南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十三五”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命题。继而,习近平总书记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等重要场合,多次详细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到“人民”的次数达203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的一贯追求,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宗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好的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人民获得感的必由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的美好生活的维度是多重的,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等,但其中教育是前置性的,好的教育是稳定的就业、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的前提和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从2015年起将新增招生计划主体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这一系列举措成效卓著,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很好地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以人民满意为尺度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人民是阅卷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以人民满意为尺度。

  毫无疑问,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依然有一些教育问题困扰着广大家长、教师和学生,比如学前教育供给不足、学生学业负担重、中小学生近视率高等。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满意是一种主观感受,人民满意的标准是多元的,也是动态发展的。一方面,不同群体对教育的期待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教育资源越富集的地区,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低。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人民对教育满意的标准也同样在发生变化。过去,在各级教育普及率低、受教育机会稀缺的时代,“有学上”就是令人满意的。如今,在各级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的时代,人们还希望“上好学”。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满意往往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令人满意的不仅是获得了比过去更好的教育,往往是比周围其他人获得了更好的教育。

  面对人民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变化的教育需求,一方面要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更重要的是,要着力破解其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孩子实现类型上的差异化发展而不是高低层级上的差异化发展。举例来说,如今,职业教育发展困难重重,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就业前景、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低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本应是类型上的区别,但实质上已经演变成高低层级上的差异。原因在于,学术性资格与职业性资格无法互认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难以建立。对此,很多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国家资格框架,清晰界定出每种资格并列出其层级关系,使学术性资格与职业性资格互相贯通,也便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且使各种学习成果得到承认。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