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面对未来发展的生活素养

2019-01-09 01:25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里程碑式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其中把“学会生活”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设备正在逐步“接管”我们的常规工作。

面临瞬息万变的时代,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剑桥大学发布了《剑桥大学生活素养框架》(The Cambridge Framework for Life Competencies),该框架以学生的“学科知识”“信息素养”和“情感发展”为依托,从宽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将学生的生活素养划分为“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以及“社会责任”6个领域,并指出了其中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

生活中发明新技术、提出新方案、开辟新领域、创建新理论、达成新成果的启动器

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创造性思维能够快速激发创新力、生成原始创新、产生解决方案。其价值不仅能被创造者认可,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习者多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交往、多与正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进行互动,仔细观察、善于总结,以便为问题解决提供灵活性、精确性和原创性的多样选择。学习者还要有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问题意识,不仅能用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来解决问题,还能够对其功用和效果进行反思。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需要不断积累、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步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成果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以显现。所以,学校教育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力、认知灵活性、逻辑推理能力和对不确定性的包容度,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批判性思维

生活中必备的高级思维技能、思想态度和人格气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具体是指培养学习者能够自我调节和判断,能够基于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语境等进行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当学习者面临教育和生活场景中诸多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看到问题之间的联系,把握住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组织信息、对比分析、综合加工来对各种观点、资源进行批判性的理解,对值得依赖或需要怀疑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评估。掌握了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做出强有力的论断。当然,统筹考虑各种信息是一个持续的综合分析过程,学校教育中需要训练学习者基于各种信息和数据来构建自己不同的观点,有时候也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帮助来产生新的想法。

学会学习

信息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各类从业人员的必备素养

信息社会中,我们已知、需知和未知的变化速度都在加快,知识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速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创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专业和技术阶层成为职业主体,这需要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更新学习理念、变革教育方式,让技能学习和专业发展贯穿整个职业生涯。此外,需要让学习者认识到信息技术虽然给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不能取代学习本身。面临信息时代的海量资源,要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具有甄别信息、选取精要的能力,还能根据新旧媒体的特征优化学习方式、处理好碎片化学习和系统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中仍然需要训练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掌控,并且能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根据学习的背景、目标和学习者的个性风格,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技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会交流

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传递信息、传播思想、表达情感和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

虽然网络信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但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在维系各种社会关系、处理日常工作和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它要求学习者能够根据交往双方所处的背景、语境和情境及其变化,不断调整语言风格并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在学校教育中,学习者需要锻炼相应的修辞能力来增加交流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锻炼相应的管理能力以发起对话、维持对话和结束对话;培养相应的交际策略以在对话中进行必要的话题轮换、问题插入和目标转换。

这些技能将确保学习者与同伴在生活中进行语言交流时,能够通过清晰的表达、明确的反馈等提高沟通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在面对面沟通过程中,能够以清晰的逻辑组织语言内容,善用衔接手段创造连贯性的表达力。

学会合作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有任务分工、信息分享、经验积累、创造水平方面的优势,是21世纪社会生活中的关键能力之一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