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培训机构曾把赢鼎教育作为一个研究目标,研究的主题叫做——波浪式的发展:
2009年,赢鼎教育成立,其主要业务是高考报考服务;
2015年,赢鼎教育挂牌新三板;
2015年到2016年,高考报考先后为赢鼎创下了1.41亿和1.82亿的漂亮业绩;
2017年,一向直线上升的赢鼎因业务转型进行研发投入,导致营收首次出现下滑,引新三板观察人士侧目;
2018年7月,赢鼎发布半年财报,其上半年营收高达1.05亿元,同比暴增3383%,迎来业界一片惊叹,有投资人评价:“只有赢鼎能让投资人像坐过山车一样脸红心跳。”
殊不知,这场漂亮的翻身仗其实早已“蓄谋已久”——董事长王海涛凭借其研发的“一点马智能名师1对1”在盈利困难的在线教育行业撕开了一条口子,一举使赢鼎教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最赚钱的企业。而这个新产品在一年前还饱受质疑。
出奇才能致胜
世界上存在完美的教育吗?怎样才能达到上课方式、考试制度、教育理念、学生接受度和兴趣爱好之间的完美平衡?这或许是无数教育者究其一生而不得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王海涛恰巧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让教育无限度接近他心目中的样子,他萌发了“打造一款让教育变得无限完美的产品”的想法,而要实现这个想法,代价不可谓不大。
2016年下半年,赢鼎教育在最辉煌的时候,王海涛宣布:高考报考业务实行品牌服务年费制,产品免费且不限量供应;一点马智能名师1对1问世。
停掉公司最赚钱的业务,在外界眼中王海涛的举动无异于自杀,但这位颇具忧患意识的行业老兵却早已经敏锐地嗅到高营收背后掩藏的危机,毕竟蛋糕做大了就会有人抢。
他解释到:“赢鼎是行业先入者,由于进入时机和政策利好,我们这家‘微盈利’的公司才能迅速做大。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A股上市公司也想要进入,我们很快将遇到激烈竞争的问题,而且高考报考行业存在周期性、人力投入成本大等很多弊端。”
透析行业走势,及时调整战略走向,是所有成功创始人必备的能力。从一点马日后的投入效果来看,此次业务转型是王海涛做的一次最睿智的决定。
毕竟只有出奇,才能致胜。
虽然从表面上看赢鼎教育是“急于转型”,但其实一点马早就在研发过程中了。
“2016年年底这个产品形式已经出来了,大家看到我们好像是孤注一掷把高考业务免费了,实际上2017年5月份一点马终端试销已经成功了,一场会就卖了好几百万。”不打无准备的仗一直是王海涛坚持的信念,在新的商业模型中,高考报考作为流量入口,一点马作为高利润产品,组合成为赢鼎新一阶段的双重引擎。
王海涛总结说:“一家公司能不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得看你有没有对行业未来产生颠覆性的产品、技术和模式。我们用一个利益换来一个更大的利益,2018年全年我们有2亿收入,明年大概会有10亿收入。”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成为赢鼎教育转型的最好注脚。
一点马:让AI为教育赋能
在传统“填鸭”式的教育中,我们常把效率与孩子的智商和天赋挂钩,认为“时长”与孩子学习的主观性密切相关,但我们很少考虑过如何优化孩子的学习条件,使他们的效率变高,将他们的学习时长拉长。
在以往的实践和调研中,王海涛发现学生可以与好的内容进行便利、充分地交互,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使他们更愿意持续地学习,从而提高“效率”和“时长”。
基于此,王海涛带领一点马研发团队,编写覆盖高中三年9大学科、20000个知识点和习题的教材体系,并不惜以高于市场2-3倍的价格遍寻国内一线名师,精心录制授课、解题、知识点解析等全方位的教学视频;他还特别制定了“好内容”的评判标准:一是教材内容要编得好,二是老师要讲解得好,三是课程要录制得好。
在赢鼎教育,内容开发、技术开发、渠道扩张是三大核心部门——高考名师像艺人一样进行内容创作,编辑团队搜集市场上最好的教材体系和编辑体系,技术开发团队将教育“影视化”。
为了打磨极致的产品效果,王海涛跟自己较起了劲儿,“三年间,产品打造已经投入了5-6个亿,每个小时的课程就要投入10万”, 王海涛解释说:“老师讲完这段历史,纪录片就进来了;化学讲完以后,那边就爆炸了。增加内容的精彩度,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