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超八成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2019-01-06 01:17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本报北京2月28日讯(记者 王家源)“截至目前,全国有2379个县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81%。”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何秀超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教育新春系列发布会上说。

  《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560个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继2014年至2016年通过认定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7省(市)后,2017年吉林、安徽、山东、湖北4省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立足公平,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自2013年启动督导评估认定以来,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不断增加,新建改扩建学校约26万所,增加学位2725万个,补充教师172万人,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243万人次。”何秀超说,目前制约义务教育的体制障碍有所突破,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2017年是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攻坚年,在这一进程中,各级政府不断健全城乡统一的投入机制,统筹各级、各渠道资金,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取得新成效。以江西省弋阳县为例,全县近3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累计20.56亿元,相当于弋阳县一年半的财政收入总和,其中义务教育投入占87.01%。

  《报告》指出,全国近5年累计建设各类校舍和附属用房面积4.5亿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3.4亿平方米、实验室功能室746万间,新增设施器材和信息化装备价值3257亿元、图书14.4亿册、计算机1248万台。

  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各地积极推进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采取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多样化办学体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晓杰在发布会上介绍,吉林在全省组建了164个“大学区”,覆盖95%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学区”以一所优质学校牵头,由就近的3至5所学校组成联合体,实现设施、教师、课程、信息和管理的资源共享。

  据悉,各地政府还积极承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贫困生等特殊群体的管理责任。安徽省坚持“两个为主”“三个一样”(一样就读、一样入学、一样免费),不断健全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体制,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5.7%。四川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教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水平达到6000元,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动真碰硬,回应社会关切

  何秀超介绍,此次督导过程紧紧抓住了突出问题整改这一导向,对问题敢碰硬。更加注重大班额、择校热等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教师编制、学校用地等体制机制问题。

  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一直是义务教育的短板。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宏图村小学是一所典型的西部山区村小,过去,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几间教室,厕所是旱厕,食堂仅有一个土灶。“如今的宏图村小学面积扩大了一倍,铺设了塑胶运动场,有了直饮机、水冲式蹲位厕所,食堂有了消毒柜和燃气灶,配备了图书室、实验室,还有我们都没见过的电子白板。”谈起宏图村小学近几年的变化,重庆市南川区人大代表王俊说,“以前老百姓砸锅卖铁都要把孩子送到城里和外地就读,现在乡亲们更愿意把孩子留在当地、留在身边上学。”

  针对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缺口严重、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各地拓展多种补充培养渠道,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努力让长期工作在艰苦地区的农村教师有地位、有实惠、有发展,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作为基层边远山区学校,最愁老师们下去了留不住。”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祖关小学校长贾兴丽说。为此,县政府先后投入600万元改造学校办学条件,为教师配备办公电脑,并建设教师周转房、小厨房。不少地区在农村教师编制上予以倾斜,山东省实施“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政策”,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班师比1:2.4核编,共核增5.6万名教师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核增教师编制6.57万名,用于解决农村师资紧张问题。

  “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较上一年明显缓解。”何秀超介绍,地方政府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重点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山东2016年单列用地指标2万亩用于“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程,总投入已经累计高达1074亿元。云南省、湖北省十堰市等加大投入,统筹征收教育建设用地,用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全力破解超规模、超班额难题。

  夯实责任,啃下均衡发展“硬骨头”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