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范和质量是两大主题词。规范强调依法治教,消除各种教育乱象,维护教育秩序和保护受教育的合法权益;质量则是在规范基础上,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教育从重视数量发展转入重视质量提升的新时代。
主题词一:质量
重大教育事件一:全国教育大会,明确破除“五唯”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首次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大会强调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五唯”,就是针对困惑我国教育质量提升的难点问题。破除“五唯”的关键在于,必须有破有立,要构建新的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重大教育事件二: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
2018年是新高考改革试行的第4年。原计划有18个省启动高考改革。但到年底,只有江苏、福建、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河北、重庆8个省市宣布按时启动新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是让基础教育摆脱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牵牛鼻子改革”,改革到第4个年头,出现舆论反弹,这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面临的问题,需要对改革方案进行进一步评估。
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当前需要解决三大现实问题。一是顶层设计如何突破总分录取模式;二是如何完善3+3方案,防止3+3方案被功利对待;三是如何结合改革,提高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做好改革准备。
重大教育事件三: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该意见要求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这被解读为我国将推进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制度,对提高教师待遇,具有里程碑意义。
就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我国于今年明确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期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明确要求: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
重大教育事件四:大学生不能再醉生梦死
大学不能再“混”了!这是2018年,教育部对大学生发出的明确的声音。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随后,2018年9月,被称为“新时代高教40条”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发布, 提出了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总体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立德树人标杆学校,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点。到2035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本科教育是大学立校之本。但很长一段时间来,我国大学存在急功近利的办学导向,普遍存在“重学术研究,轻人才培养”的问题。由于学校要求不严,几乎没有淘汰,导致部分大学生“混日子”、醉生梦死。这既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也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我国高校必须转变只重视高等教育规模,不重视质量的办学思路。
重大教育事件五:“双一流”要建立淘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