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9月15日《名人面对面》,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近些年,未成年人遭受性侵事件频频发生,且逐渐呈现受害人年龄低龄化,受害次数高频化的特点。甚至出现学校老师、校长对学生性侵的恶劣事件。又一个新学期开学,如何让孩子免受性侵犯威胁,成为很多家长担忧的问题。
解说:张玫玫,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大纲总课题负责人。经过20多年的性教育实践和研究,张老师建议家长们尽早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坦诚、直接地向孩子们传授性知识。
许戈辉:那您觉得比如说在欧美,在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在性教育方面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借鉴的?
张玫玫:他们有很多的教育方法我们觉得是非常好的。这种互动式、参与式,角色扮演,很多方法我们现在已经都借鉴过来了。但是西方性教育和中国性教育之间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在哪里?在贞洁方面。因为西方的孩子从十三岁开始就可以发生性行为,只要是安全的性行为,只要是双方都愿意,没有强迫,没有伤害,性行为发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在我们国家就不行了,家长还是很在意这个事情,不希望发生性行为。不希望男孩儿女孩儿交往比较密切,根本上还是怕发生性行为。
许戈辉:所以事实上就是关于性安全教育是否能够得到推广,在什么阶段什么年龄段能够得到推广的话,这背后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家长关于这种性道德价值观的一个判断。比如说西方社会更流行这样的观念,只要是成年人我对我的责任是可以负责的,我又没有伤害到其他人。哪怕你去所谓的妓院,这样的有买卖交易的性行为都没有关系。但是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价值观点下,就是完全不可以的。所以一旦有了这种性道德判断在里面,这个事情就是一个禁忌了。
张玫玫:对,所以就是中国和西方的性教育从理念方面有些东西是不能够照搬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