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外媒:中西方加强教育交流 西方学习中国模式

2019-01-05 04:4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中国网8月13日讯(实习记者 张帆)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讲述中式教育的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关于中西方教育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事实上,中西方历来有互派学者访问交流的传统,结果表明双方各有可取之处。优秀的教学模式并不只有一种,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法国:西方教育方式在中国渐流行 培养创新能力

法国通过研究美国耶鲁大学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的名为《虎妈妈的战歌》一书得出结论:中国“硬式”教育的支持者承认中国教育中的“禁止”和“精英主义”所带来的弊端要大于西方“散养式”教育。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作者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不让女儿参加睡衣派对、在学校的剧场演出、看电视、玩电脑等等,给人一种“暴君”的感觉。但中国人则习以为常,学生在课堂上度过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父母的权威更是不容小觑。

家长辩解说他们是为了磨练孩子的意志,然而在中国人大代表朱先生看来,如今中国家长希望后代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西方教育理念的不断影响,中国的父母们更加疼惜自己的子女。他指出:“中国正在不断改革,社会也越来越开放,特别是关于外国教育以及外国的先进理念。现在不少学校更倾向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文化知识的扩充。”

最近几年,中国涌现出一批采用交替式教学的办学机构,例如沿用奥地利思想家鲁道夫•斯坦纳教学观点的华德福学校——读书,写字以及数学的教学起步更晚,更侧重于例如音乐和美术等其他能力的培养。

于淑芬决定把她7岁的女儿送往北京市郊的华德福学校,她认为女儿在传统国家教育体制下会承受过多压力。她的理由是“密集的课程和考试会使孩子们身心扭曲”。

俄罗斯:中俄加强教育交流 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在中式教育渐渐吸纳西方自由思想的同时,中国教育界不断加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开展跨国学习活动,中俄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也持续升温。

8月5日,19名安徽师范大学老师代表团到访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开展为期两周的访问活动。他们将在下诺夫哥罗德开始丰富的实践活动,借此机会了解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

该项目负责人李玉清说:“俄罗斯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俄罗斯教育史上也出现过不少杰出的教育家。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师范大学就是友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借鉴对方人才培养模式和宝贵的教育经验。希望通过此次访问,两校能达成多个学科领域的合作共识和诸多教育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中俄两江流域乃至两国的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

除了参与大学的教育计划,中国的教师代表团还将在下诺夫哥罗德参观当地的修道院和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体验民俗风情。

据费德洛夫透露,不仅老师,还有10位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到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师范大学交换学习。两校已经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是双方成功合作的第一步,前段时间安徽师范大学举办的徽文化夏令营给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师范大学的学生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生回国后积极宣传中国文化,热情学习汉语。目前学校的语言文化中心已经成功开办了汉语培训班,他希望两校能深入开展教师互派教授语言、学生互换等合作项目。

英国:中国教育方式值得认可 对西方有借鉴意义

英国也曾派遣70名教师赴中国上海参观学习中国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中国学生课堂表现如此优异的原因。结论是中国教育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在于“老师在讲台上边写板书边讲课,学生在下面坐好听讲”直接传授的教学模式,而这些是西方教育界40年来都缺乏的。

直接指导vs咨询式学习

对比中英课堂的研究发现,老师一味夸奖每个学生都是赢家、重视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导课堂活动、大量削减死记硬背和心算时间的西方开放式教学即咨询式学习模式往往导致学生表现不佳。相反,直接式的指导更有优势。尤其小学数学和英文课程,老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

不管活跃与否,孩子们都能好好学习。即使是归规规矩矩坐着听讲,他们依然能消化听课内容。被视作无聊呆板的记忆和机械学习恰巧是重要的课堂策略。老师应该“鼓励反复阅读,强调记忆知识要点”,很多知识——九九乘法表、诗歌、散文——都需要被反复背诵直至烂熟于心。

迎合所有人并无效果

西方学界的普遍观念是每个孩子的智商水平迥异,他们各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心理学表明让学生以擅长的方式学习于其无益。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为每个学生私人定制各自的学习模式,不如采用更明确直接的教学方法规范监督。

不遗余力地夸奖学生并不奏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