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學教育,請回歸你的淡定
編者按:本報近日收到一封讀者來信,信中談及小學生學業負擔重、精神壓力大等具有一定現實性的問題。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整治校外培訓、全社會期待為孩子減負的大背景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小學教育回歸淡定,歡迎大家參與討論,來稿請發本版郵箱。
最近,和一位朋友微信閑聊,他說他家的孩子因為上課時緊張嘔吐,被接回家休息了。這個孩子還只是三年級的小學生,我不禁輕輕嘆了一聲:孩子上學的路途還很漫長,現在剛上小學就搞得這樣神經兮兮,長此以往又怎麼得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小學是最不應該出現學習焦慮和教學緊張的一個時期,小學生是最應該體現出學習氛圍活潑寬鬆的一個群體。而現實卻恰恰和人們開了一個玩笑:試看周圍,有多少小學生早早成了“眼鏡先生”,有多少孩子的節假日被各種作業和輔導班包圍,有多少顆渴望到室外放鬆而不得的小小心靈,有多少家長因督促小孩子寫作業而身心俱疲。
不輸在起跑線上,是這些年來全社會學生家長普遍的焦慮。面對中考、高考的升學壓力,初、高中生及其家長有焦慮心理不難理解。然而,孩子從幼小銜接、小升初便一路奔跑,一頭扎進輔導班與作業堆中,卻值得全社會反思:如果小學段也出現崇尚分數的狀態,那我們的教育一定是出了問題。如何消減、破解家長從孩子一入學便產生的焦慮不安,重現諸如“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情景,讓孩子們的書包不再沉重,讓從容與淡定成為小學教育的常態,已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早在2005年,科學家錢學森多次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也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時至今日,這道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艱深命題,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仍無法破解。在眾多原因中,作為基礎之基礎的小學教育,是否在加重孩子的學習焦慮、抑制孩子的創造熱情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呢?回答這個問題,除了夯實教育公平外,首先必須認真審視各級教育部門尤其是縣級教育部門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如果中高考是中學階段的教學指揮棒,那麼每學期每學年的評比考核便是小學段的隱形指揮棒,雖然容易被忽視,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因為評比考核關乎一個區域內各小學的聲譽及評價,關乎各學校管理層的考核升遷與待遇,關乎身在其中的普通教師的考核和績效,所傳遞的壓力並不遜色於中高考。因而,地方職能部門如何評價當地小學教育的“導向”尤為重要。在一些地區,由於地方政府部門或教育部門對教學成績格外重視,層層壓力傳導之下,各小學對成績的推崇和對教學的緊抓程度也就必然絲毫不亞於初中與高中。當“上有所好,下必趨焉”之時,說小學教師壓力山大、小學生有忙不完的課業,似乎並不為過。
教育需要合乎規律,拒絕行政思維和政績思維,對於為孩子打基礎、培興趣的小學教育來說,尤其如此。然而,遺憾的是,對於小學階段就存在的教學焦慮與學習緊張,人們卻常常普遍忽略了——忽略了這種人為制造的“小學焦慮”。
小學教育並非不要成績,而是要警惕分數的裹挾,要遠離對成績的崇拜,從而回歸其本真,進而讓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多一分活潑,讓小學老師的教書育人多一分從容,讓家長的心態多一分淡定。學校除了教授必要的基礎知識,更應該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引導並激發孩子去探索世界。相較教學成績和學習分數,前者應該被提到更高、更顯著的位置。很多發達國家對小學教育的清晰定位與堅定實施,也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否則,身背分數獎懲重壓的教師,必然會將成績壓力傳遞到教學中﹔孩子們失去的豈止是童趣,還有學習熱情與探索興趣﹔不僅對小學生身心成長無益,也不利於民族未來創造力的提升。一個泱泱大國,當創新水平與人力資源還不匹配時,我們是否反思過這與小學段師生的神經過於緊繃也有關系呢?
無論是從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來說,還是從國家的教育要求來說,小學生都應有理由、有時間、有機會體驗到活潑成長的樂趣,不該過早產生學習的疲勞感,更不該產生對學習成績的恐懼感。小學教育亟待卸掉不該有的沉重包袱,回歸寬鬆的教學和學習氛圍,回歸該有的從容與淡定。做到這一點,需要對小學教育定位重新認識,對小學教學成績逐漸淡化,對小學課程與活動統籌安排,職能部門及學校堅守底線,明確拒絕外來干擾。
(孟祥杰 山東省濰坊市濱海開發區錦海小學教師)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