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中心戒毒社区:恩施州禁毒创造出“咸丰经验”

2018-12-29 11:42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我州禁毒工作捷报频传,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走在全省前列:1月23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命名全国41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咸丰县高乐山镇人民政府榜上有名;在省禁毒办的关心和鼓励下,6月初,我州组建禁毒工作巡讲团,远赴襄阳、十堰等地开展社区戒毒康复送教上门活动,全面展示了我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展和亮点。

自2015年10月底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心戒毒社区投入使用,到2017年,咸丰县11个乡镇已设立9个社区戒毒中心、2个工作站,实现全县禁毒戒毒网络全覆盖,全县600名志愿者在各个乡镇、街道、社区为禁毒戒毒服务,实现了全民参与禁毒扫毒工作。

“进一步把禁毒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单元、最微小细胞,把防毒禁毒意识根植到村组、辐射到千家万户,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共识。”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孔发阶号召,全州都要向咸丰学习,把“咸丰经验”推广好,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1

参观人员在禁毒科普教育馆进行VR体验。

创建中心戒毒社区 有效管控“毒”情

2年后,十几岁的孩子开始憔悴;4年后,脸部溃烂,瘦骨嶙峋;10年后,生命戛然而止……6月28日,在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心戒毒社区刚建成的禁毒科普教育馆内,不断有参观者进行人机互动,体测吸毒后的自己,真切感受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与摧残。

科普馆采用了最为先进的声光电和互联网技术,参观者不仅能听到和看到吸毒者的自述,还能VR体验“毒害漫游”,参与电脑影像技术结合毒品危害自动生成的游戏,青少年通过模拟影像可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科普馆内还展示了各种新型毒品,诸如被伪装成糖果、饮料等的毒品。“新型毒品通过伪装易让人上当,一旦误服吸食成瘾,带来的不仅是自身的痛苦,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州禁毒办工作人员张荣中介绍,科普馆通过对各种毒品模型的展示和介绍,教育青少年远离“第一口毒”。

在今年4月之前,张荣中曾长期担任咸丰县禁毒办主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对咸丰县的禁毒工作,他颇有发言权。

咸丰县曾是我州毒品渗透的最后一块“净土”,自2006年公安机关查处首例吸食毒品案开始,“毒情”便不断蔓延,纳入全国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的吸毒人员逐年递增。于是,咸丰县公安机关强力推进禁毒工作,全面发动社区、机关、学校等参与禁毒戒毒。

高乐山镇中心戒毒社区于2015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其硬件设施、功能分区、人员配备和管理服务工作均按照达标省级示范点,比肩国家级示范点的标准实施,设有宣传大厅、专职工作人员办公室、心理辅导室、医疗室、警务室、尿检室、成员单位轮值办公室、禁毒图书角、会议室、档案室等;配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社工),配备40余万元的软硬件设备设施,每年划拨戒毒社区专项经费15万元。

高乐山镇整合力量和资源,建立了由派出所、司法所、民政办、共青团、妇联、中心学校、卫生院、人社中心等部门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明确工作职责,每月1日、15日到中心戒毒社区开展工作。

为深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中心戒毒社区开展了系列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开展宣传活动,切实达到全民参与禁毒工作目的。

“宣传是最好的预防,只有做好了深入人心的禁毒教育宣传,才能最大限度控制吸毒。”张荣中说,禁毒科普教育馆的落成开馆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将掀起我州禁毒宣传教育的新高潮。

聘请专职禁毒社工 实行一对一帮扶

29岁的秦丹是高乐山镇中心戒毒社区的3名专职社工之一,2015年底她初到中心戒毒社区工作时,心中一片茫然。

因为之前从未接触过有关毒品方面的工作,也缺乏与戒毒人员直接面对面交流的经验,为了增强自身业务知识和帮教能力,秦丹认真学习了《禁毒法》和《戒毒条例》,还向专业人士学习工作方式方法及技巧。

1985出生的王某,原本有幸福的家庭和稳定的工作,因为吸毒,他的家庭破裂,妻子离开了他,小孩失去了妈妈。他到社区报到后就没有工作了,驾驶证也被依法注销,他开始变得脾气暴躁,怨天尤人,怪父母,恨老婆。

“每次他来到社区,我们工作人员与他进行沟通时想要引导他,让他的思想有所转变,但他总是一副无所谓的凶狠表情。”秦丹说,她曾想过不要在这儿工作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她发现自己服务的对象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和病人,他们因为吸毒被社会歧视,很难融入正常的社会中去,如果自己身为社工还对他们产生歧视心理的话,他们就更难融入社会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