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音乐交流与教育合作

2018-12-26 11:29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 陈欣

  “一带一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加强文化共识和共通。音乐通过音响、舞美、动作等形式,或写意、或写实地表达情感,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特质的重要建构,能够反映各国文化的特色。音乐是无国界的,听音乐不需要翻译。所以,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是精神的沟通,是心灵的映射,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互通点,也是文化包容的引路者。
音乐文化包容的历史
  中国的很多民族乐器,传自海外。就拿胡琴来说,胡琴就是“胡人”的琴,那么二胡就是两根弦的胡琴。而中原跟丝绸之路上“胡人”的交流,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有了大规模的发展,汉文化受胡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我们穿的裤子、褂子(胡服),吃的胡萝卜、胡椒面(胡饭),驴友们住的帐篷(胡帐),都是从丝绸之路传进来的,它们命名的时候都有一个“胡”字。当然,乐器也不例外,陈旸《乐书》载:“奚琴,本胡乐也。”这就是后来的胡琴。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乐器,它们的名字至今还是译音,像唢呐,来源于波斯;其他乐器如胡箜篌、筚篥(管子)、扬琴、锣、钹,都是随着丝绸之路传进来的,如今都成了我们的民族乐器。
  中国的乐曲由这些乐器为载体,以中国文化的特色,又走向了世界。中国有一首世界名曲——二胡曲《二泉映月》,原是瞎子阿炳沿街乞讨时演奏的。20世纪50年代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录制了阿炳演奏的乐曲,使其流传全国;80年代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聆听后多次在世界舞台上演绎,他被音乐的情感打动,曾说这音乐需要跪着听!就这样,一个流浪汉在中国江南小城的路边桥头演奏的中国音乐传遍了世界。
  中国的乐器也深深地影响着外国乐器的发展。笙是中国古老的乐器,传说伏羲作笙,最早的乐器实物见于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18世纪,笙的发音原理传入欧洲音乐,以其为原型,产生了欧洲各种簧片乐器,如风琴、手风琴等。权威音乐词典《新格鲁夫词典》中“手风琴”词条认为,“传教士阿米奥(1718-1793)将中国的笙带入欧洲,并启发了如手风琴、风琴等乐器的发明”。
音乐人文心际相通
  2017年在德国举办的G20峰会上,来自中国的编钟乐团带着国之重器——编钟,表演了震惊世界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编钟乐舞》,让德国当地民众、参加G20峰会的各国人士领略了2000多年前瑰丽多姿的楚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音乐人文的心际相通。
  往往一部音乐作品的合作,能够因为心际相通,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关系。早在歌舞伎乐繁盛的唐代,宫廷中设置了多部乐,每一部来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共有十部,这里面有半数以上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如西凉、龟兹、康国、安国等,地域相当于今天的甘肃、新疆以及乌斯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这些地方的音乐在唐代宫廷成为时尚,由这些音乐来源地的乐人汇集在宫廷表演,乐人们在音乐上互相吸收、补充和合作。唐代的乐人被称为“音声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五万人(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他们也通过音乐促进着人文心际的相通,加强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友谊。
  人文心际相通还表现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人,拥有相通的审美习惯和音乐标准。十二平均律是世界音乐广泛遵循的音律,它是指一个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完全均等,这样有利于不同乐器的合奏和各国音乐的交流,否则,不同地域的乐器的音高标准不同,无法演奏和谐。世界上最早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是中国明代的朱载堉,他运用算盘算出了音乐的八度比2的开12次方,得出半音长度比为1.059463094。这个理论被传教士带到欧洲,启发欧洲音乐家在键盘音乐中实现了十二平均律,从而产生了音乐之父德国作曲家巴哈创作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朱载堉是“东方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今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听到的音乐,绝大部分是十二平均律的音高标准,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杭州G20峰会的表演就是一个例子,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众多节目,中西合璧、美轮美奂,得到各国来宾高度赞誉。音乐是心灵的反映,不同地域的人对于音乐有相通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现,促成了心际的相通。
音乐教育联盟的开创
  中外音乐教育合作有深厚的历史基础。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由蔡元培倡导的美育逐渐开展。高等音乐教育方面,蔡元培在北大设立了音乐传习所,后来跟萧友梅在上海成立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聘请了大量的国外一流音乐教授任教,如俄国的查哈罗夫、欧萨科夫、法利国等。在教育的背景下,中国的音乐家吸收了西方的创作技术,表现了中国的题材和意境。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宣布通过音乐教育联盟平台,加强国际音乐合作。这一举措强调了文化包容的内容,突出了音乐文化的作用,将会使更多音乐人走出去,也有更多音乐人走进来,成为保留各国音乐区域特色以及搭建各国共性音乐文化的使者。
  早在19世纪,意大利的歌剧《图兰朵》中就运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更是唱响全球,没有任何文化壁垒。现在的“一带一路”乐器展、音乐会、研讨会相继举办,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未来打造的音乐平台,能够将中外音乐在“五通”的集合作用下,使世界音乐相通、相容、互认,使中国音乐的文化软实力发挥巨大作用。
  我国提出以文化先行方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出台政策发展沿线文化项目。作为民心相通的互通点和文化包容的引路者,音乐文化对于“五通”的实现和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