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基于中西部五省区乡村教师队伍的调查
制图 中国教育报 李澈
一、背景与方法
为进一步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实施8项举措,即“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依然面临问题和困难?带着疑问,课题组在湖南、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多地开展调研,召开教育管理人员座谈会3次;访谈中心校校长、片区学校校长、乡村学校校长、教学点负责人13人次;访谈乡中心区学校教师、村小教师、教学点教师62人次。此外,课题组通过问卷星平台在湖南、甘肃、云南、内蒙古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223份,其中湖南460份、甘肃1610份、内蒙古1227份、云南1926份;在新疆发放纸质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问卷量总计5623份。
二、实践与成效
调查发现,经过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两年多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教师群体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管理部门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其中,对工资待遇提高的满意比例最高,达22.7%;其次为专业能力提高,为20.7%;第三是社会地位改善,为18.5%。
1.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不断拓宽。
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的不断拓宽,意味着乡村教师数量不断得到补充,“下不去”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乡村教师补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深入推进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如云南芒市特岗计划的重点是为乡村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并将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全员转成在职在编教师,仅2016年就有248名特岗教师转成正式在编教师。
第二,面向乡村学校实施定向师范生培养。如湖南龙山县面向初中、高中不同层次的优秀毕业生开展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每年培养180余人,师范生毕业后直接补充至乡村学校。
第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村教师并向本地生源倾斜。乡村学校依据学科需求,上报县教育局,统一招聘、调配,保证“下得去,留得住”。
第四,加大交流轮岗支教力度。通过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乡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轮训、扩大支教等途径,不断提高乡村教师质量。
2.乡村教师待遇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乡村教师对工资待遇的改善最为满意。各地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通过提高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提高乡村教师基本工资。如湖南龙山县乡村小学、初中教师的基本工资分别由2014年的1257元、1228元,提高到2017年的3025元、3262元,上涨2000元左右。
第二,结合乡村学校实际情况、边远程度、困难程度落实差别化补贴标准。如云南芒市按照500元、600元、800元标准补贴乡村学校教师。
第三,实施特殊津贴。云南芒市山区教师每人每月享受100元山区津贴、坝区教师每人每月享受50元坝区津贴。
第四,加大乡村特困教师救助力度。湖南龙山县实施“励耕计划”“润雨计划”“爱烛计划”“教育基金会最美乡村教师”等项目,帮助乡村特困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第五,合理规划并加快建设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截至目前,云南芒市实施乡村教师周转房项目39个,涉及小学36所,共建设周转房909套,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215万元。
3.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有所提升
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一直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重点聚焦乡村,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和乡村学校校长培训。
第一,地方依托国培、省培、市培、县培计划,每年轮次培训不同乡村教师,保证了5年内全部乡村学校教师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
第二,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和种子教师培训。如湖南龙山县每年开展百名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在城区学校跟岗实习3年,实习期满作为种子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形成辐射带头作用。
第三,加大乡村学校薄弱学科师资培训力度,加强乡村学校理化生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教师培训。
第四,实施“四模式”送教下乡,如云南芒市开展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模式,有效提升了送教下乡效果。
第五,加强线上线下整合培训,借助网络课程资源,促进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线上交流与学校教研活动整合。
三、问题与困难
城乡差距由来已久,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下得去”的区域差异较大,且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