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但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高中教育发展不够普及;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一些领域取得重点突破,但民间和基层改革的活力有待激发,教育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保障水平明显增强,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依法治教有待完善。概括而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总体实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与新挑战,本人及长江教育研究院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南,以创新为动力,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案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发展新理念、国际教育新态势、经济新常态、社会新转型、区域新布局、科技新变革、人口新战略、群众新期盼,都对“十三五”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
一、发展新理念为教育提供新思路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要求激发教育活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改革红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升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要求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引领教育风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成教育环境的持续改善。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要求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扩大系统内部的开放共享,使校校协同、城乡统筹、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同时,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开放把教育办得更好,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大局。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强化制度保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二、国际教育新态势为教育提供新观念
当前,国际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态势。2015年5月在韩国仁川“世界教育论坛”上通过的《仁川宣言》,鼓励各个国家提供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机会。2015年11月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第38次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教育2030行动框架”发布,教育的使命被扩大至全纳、公平和全民终身学习,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立70 周年的时候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提出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挑战,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教育应该坚持人文主义,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尊重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分担责任为基础,教育应是“全球共同利益”。这些新观念将推动我国教育更好地融入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区域发展新战略对教育提出新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一南一北,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同时,启动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三大国家战略为引领,将促进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以点带线,由线到面,连接成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同时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实施三大国家战略对区域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推进各省市大区域的教育协同发展,努力实现区域性教育合作联动、分组分层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格局,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科技创新服务。
四、经济新常态对教育提出新任务
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概括地说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从结构优化的角度看,到2014年,我国产业结构已由2010年的10.2:46.8:43调整为9.2:42.6:48.2。从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发展趋势看,“十三五”期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将持续较快向外转移;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将呈现持续较快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增长更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劳动力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教育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动力转化的角度看,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高等学校亟待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担起创新驱动引挈的重任。
五、社会新转型对教育提出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