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其中。这些都标志着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已经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现实中,我们只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亟须将其向前延伸到0岁。”
日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科学实验室孟万金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他牵头的幸福早教课题组近几年致力于研究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建议,取得了初步成果,希望能为父母及早教工作者提供科学指导,弥补托育短板。
俗话说“3岁看大”。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幼稚教育从3岁开始已经太晚了。而且,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研究已揭示:婴儿出生前就已经通过“习惯化”开始学习了,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就能学会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进行学习。儿童感觉、语言和认知从出生前到12月龄期间发展迅速。
孟万金表示,生命的头3年是人的身体技能、认知和社会技能、情感情绪反应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在此期间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形成亲情关系,那么在以后生活中将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一生面临8个危机,最早的危机是在0—1.5岁,主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第二个危机是1.5—3岁,主要是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这两个危机得不到顺利解决,就会给一生埋下隐患。
课题组核心成员、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与发展研究中心官群教授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对早期教育示范性项目的投入及其效益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对早期教育进行投资,无论多早也不为过。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制定了从0岁开始的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或指南,并采取了行动。比如,英国政府1998年发起“确保开端计划”,面向4岁以下婴幼童进行早期教育;美国从2007年开始到目前,各州绝大部分的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都从3岁进一步向前延伸到了0岁。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研制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既重要又迫切。记者了解到,幸福早教课题组在总结提炼、分析借鉴国外50多份相关资料和对国内2000多名幼童家长和教师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对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建议。
“儿童发展具有连续性,0—3岁儿童与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孟万金介绍说,课题组把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教育建议的内容和形式,按“一纲多目”灵活安排。“一纲”就是以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纵向时间轴和横向空间活动轴构成的坐标系为纲。按时间分为:低龄婴儿——出生到11个月,高龄婴儿——大约9—18个月,学步儿——大约16—36个月。按空间活动分为:自我及家庭和文化、建立关系、身体动觉、健康成长、语言交流、认识世界。以时间为纵坐标、空间为横坐标,描述各个时间节点的“里程碑”事件、表现和水准,具体说明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应提出哪些合理期望,并提供匹配的支持和对策建议。
“多目”是指将内容根据不同需要灵活组织的形式。比如,为了与国内《指南》衔接,可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儿童学习与发展,向前延伸到0岁;为了与世界接轨,可将各时间节点学习与发展的内容细分成西方国家常见的类目:身心健康、动作发展,交流、语言、读写,数学、计算,社会交往/情感发展,等等。
“有了这样灵活的内容组织形式,不仅方便从时间维度查找对应的内容,也方便从内容角度查找某一时间应该达到的水准和对策。同时,有利于国内纵向衔接,彰显中国特色,也有利于国际横向对比,兼具国际视野。”孟万金说。
“我们希望通过提供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键信息和资源,为儿童的父母、监护人员、早教老师、保育专业人员以及相关机构,提供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官群举例说,比如0—11个月的儿童艺术方面的发展,父母和老师会得到这样的信息,儿童能够做到:“一是凝视图片、照片和镜像;二是对声音、音调、音乐、颜色和形状表现出兴趣;三是注意音乐的节奏。”可以尝试对儿童这样做:“一是给孩子提供各种节奏的音乐;二是在合适的时候,描述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闻到的东西;三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用手去摸水、肥皂水、草或类似质地的物品。”
记者了解到,课题组还在每个年龄段后列出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个性差异表现,供成人参考。这些表现值得及时关注和跟踪,如果发现属于发育迟缓的情况,可以根据提供的策略进行干预或求助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