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英国名校积极入华 中国学生能得到融合性教育吗

2018-12-21 11:02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原标题:英国名校积极入华,付出昂贵学费的中国学生能得到什么?

  越来越多的国际教育机构进入中国,通过缴纳不菲的学费,中国学生能得到怎样的融合性教育?

  三年前,拥有八年教学经验的香港老师黄家声来到上海的一所双语学校教书。2017年,他向这里的一所新学校——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投递简历,并顺利获得教职。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由于新校舍尚未完工,黄家声和同事们被安排在距离新校址步行十分钟外的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公。他正准备着开发初中社会研习课程,收集地理、历史、社会课方面的新材料,希望教给学生们的不仅仅只是教材上的内容。

  上海惠立学校即将面向6岁-12岁的中国学生展开首次招生,它由上海陆家嘴集团投资建设,聘请英国惠灵顿公学提供教育咨询服务,是惠灵顿的嫡系双语学校。

  越来越多的“洋学校”在中国落地,尤其以英国的私立学校最为积极。这些学校通常有数百年的办学历史,并以寄宿制、重视体育运动、全人教育理念等闻名,对中上阶层家庭颇具吸引力。

  起初,这些进入中国的英国名校主要招收在华的外籍人士子女,但随着越来越多家庭愿意投资为子女寻求国际化教育,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众多学校都意图在中国拓展“版图”,不仅在更多地区办学,并且要创办能招收和吸引中国学生的学校。

  通过缴纳不菲的学费,中国学生以及他们所在的家庭能得到怎样的融合性教育,新学校们能否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这些问题都等待着回答。

  中国市场的机会

  看起来,中国市场正为致力于国际化教育的学校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机会。

  国际教育服务平台“新学说”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国内拥有一定国际课程授权的学校数量为734所,其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26所,民办国际化学校367所,公立学校国际班241所。

  民办国际化学校的比例从2015年的43%增长至50%。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热度不减以外,川渝浙等省份的二线城市的学校投建也十分火热。

  与公立学校相比,这些国际学校价格不菲。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列出了上海35所较知名的国际或双语学校,除公立学校国际班外,收费最低的每年5万元左右,许多学校每年收费10万到20万元不等。

  多所知名的英国学校以一线城市为起点向外扩张。

  根据英国国际贸易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近10所英国学校在中国建立超过25个校区。

  哈罗公学的海外办学之旅于1998年的曼谷开启,先后在北京、香港、上海建校,主要招收外籍人员子女。2017年10月,哈罗宣称,将在重庆开设学校,招收国内学生及具有合法居留手续的外籍以及部分港澳台人员的子女,拟招生1500人-2000人,可提供完整的K-12全年龄段国际教育体系。

  2009年英国惠灵顿公学决议在海外开办分校,于天津和上海先后建起了两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今年9月,位于上海和杭州的惠立学校都将开始招生。

  2003年就在上海成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德威学校,先行一步成立了上海闵行区民办德闳学校,去年9月开始招生。

  在这所学校开学之际,德威国际教育集团与鲁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称将申请设立和运营中国民办幼儿园和中国民办学校,招收符合德威入学标准的中国和外籍儿童约2364名,预计2019年开学。

  另一所知名英国学校威雅公学也抛出了计划:在大中华地区总共开办5所学校。位于江苏常州的牛津国际公学于2017年9月变更为威雅公学,成为其进入中国的第一所学校。

  一些专业的幼教集团也来华拓展市场。在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所在的西米德兰郡,最大的幼教集团名为Kangaroo Pouch,其总裁Anita Sahota告诉《财经》记者,集团2016年时就有了在中国开办幼儿园的想法,契机来自于一名在英的中国留学生当时完成的商业方面的论文。

  英国学校和中国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由英国学校直接投资或部分投资,但这种方式风险较大,英国学校对中国市场不够了解,提供的教育未必符合中国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容易“水土不服”。此外,英国大量的私立学校是非营利机构,学校一般由慈善基金会拥有,很少进行海外投资。

  第二种由英国学校输出教育方面的技能和品牌,中方出资金、场地、国内的运营能力等,双方各取所长,英方一般会收取3%-8%的学费分成。这种模式比较稳定,在现实中使用得也比较多。

  第三种模式是国外学校直接出品牌,收取品牌授权费,是第二种的简化。

  为什么是英国学校?

  对英国学校而言,海外办学显然是一笔好生意。

  哈罗公学前校长Barnaby Lenon曾表示,从两所分校收取的特许经营费每年合计达“六位数”(英镑)。许多学校将此用于提高英国本校的助学金。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