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一位老师的深度观察与实践:我所了解的中国体制内外的基

2018-12-20 08:2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一位老师的深度观察与实践:我所了解的中国体制内外的基础教育现状

2018-12-02 07:01 来源:当代教育家

原标题:一位老师的深度观察与实践:我所了解的中国体制内外的基础教育现状

一位老师的深度观察与实践:我所了解的中国体制内外的基

前言:中国教育现状?这个话题实在很大,不过好在作者王方志经历丰富,的确有很多第一线的观察和考,看他的观察考,还蛮有启发的。

王方志曾经是一位出版社编辑,还专门推出过不少民国童书,后来从出版进入教育,担任过私立学校老师,最近还在尝试创办自己的学校……

文章里,他解读了现在国内流行的各种教育概念,如蒙台梭利、华德福、夏山学校、读经班、私立学校、在家上学……他发现,无论是体制内教育还是体制外教育,都存在各种难解的问题。

他说,写这篇长长长的深度文章,也是想让更多的人明白,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下?我们该如何辨别各类五花八门的教育宣传,让孩子合情合理地健康成长?

你同意这篇文章里反映出来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么?欢迎在文后评论。

我小时候想当一名科学家,后来阴差阳错进入一所工科大学的本硕连读班,念了七年的书,得到了一张工学硕士的文凭。这七年应当是人生最为黄金的学习时光,对我来说,却是孤独与苦闷最为深重的七年。

对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小地方出来的人来说,大学之前只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高考,上大学之后,你就开始接触未来真正的人生了。

我很庆幸,少年时有温暖幸福的家庭,有无拘无束的生活,学习考试的压力并未给我造成多少难以弥补的伤害。真正的伤害在大学时期。这时候,我感觉到自己的未来人生将远没有以前那样精彩,甚至是乏味的,没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表面是新鲜的、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我却感觉到,原本一个个鲜活个性的生命,变得越来越相似,最终都将会是同样的人生轨迹——工作、结婚、生子、老去,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生活乐趣与追求,所不同的只是财富与地位。这样的人生将是多么枯燥乏味。但现实就是如此,大学正将我们引向这样一种人生。

毕业后,我没有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改做出版。其实就是要让自己跳出那条既定狭窄的轨迹,有机会去认识和欣赏更为真实丰富的世界2010年来到北京,也是这个原因。

来到北京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当初苦闷的原由——生活世界的封闭。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事物,有太多优秀的灵魂。我们接受了二十年的教育,却从来不知道她们的存在,更无从体会这些美好而深刻的感受。在北京的最初几年,我成了一个失语者,突然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了,只能用一颗渴望学习的心灵去读书、去经历、去思考。

01

从编辑出版民国童书到决心做教师

2012年初,我来到新的出版单位,开始从事民国童书的出版。这让我有机会接触民国时期教育、出版的方方面面。民国时期出版家、教育家,他们是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成长,如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思考中国教育,又是怎样付诸实践,我都在这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这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原来,他们在基础教育时期就给孩子打下全面的知识、道德、审美的基础,如此才能长成一个健全的有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的人。

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充斥着虚假和扭曲,教授的知识也只是经过滤加工的十分狭隘的一部分。这样成长出来的人怎么能真正认识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怎么能真正认识自己?也就自然不能处理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而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

后来,我的目光逐渐从大学转向中学、小学。我觉得我还是幸运的,少时并未受到应试教育太多的压制,所以童年世界的美好与幻想尚存,直至大学才发现其中的矛盾。

但很明显,绝大多数孩子没这么幸运,他们被早早地从那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抽离开来。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我们非但没有帮助他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反而终止了这探索的过程,逼他去学那些他根本没想过要去接受的东西。

久而久之,他不再对世界感到好奇,不再对事物感到愉悦,成了一个用套装知识武装起来的机械人。

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我可以为当下的中国教育做些什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