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多国专家上海共议课程研究的百年审视与未来想象

2018-12-19 11:1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多国专家上海共议课程研究的百年审视与未来想象

摄影 戴琪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4日电 日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在华东师大举办了第16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本届论坛以“课程研究:百年审视与未来想象”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教材研究、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300余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线教育工作者齐聚丽娃河畔,共赴课程研究的世纪之约,旨在回望百年课程,反思课程研究的历史、审视课程研究的现实、构想课程研究的美好未来

  在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代表论坛主办方致辞,表达了对各位来宾的诚挚欢迎,提出借论坛之机,向课程先贤致敬,向课程百年致敬。德国教材研究所所长Eckhardt Fuchs教授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首席教授程介明代表特邀专家先后致辞,表达了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课程研究的愿望,期待研究和讲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上海故事”。

  课程研究的历史与未来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Eckhardt Fuchs教授以“教科书研究回顾:研究、社会和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为题,分享了教材的研究领域、教材与社会的关系、全球化背景下的教材研究等话题。他回顾了德国近十年的教材研究历程,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教材修订应利用数码技术,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及全球的经验及方法。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教授Geneva Gay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发表题为“永恒课程问题的当代挑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报告。她回溯了斯宾塞在1884年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问题,剖析了隐藏在这一问题背后的时代需求,并重新解读斯宾塞提出的四类知识及其背后的全人教育思想。她认为这经典一问并没有普遍和唯一正确的答案,呼吁大家根据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思考,同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波音STEM教育讲席教授Olusola O. Adesope在题为“使用循证实践去提升教学学习”的报告中指出,循证实践是从严格的研究证据中得出的不同途径、实践和方法,因而具有极高的效度和信度。他论述了教育领域如何利用循证实践促进教学和学习,并基于自己的研究计划,阐明了在多媒体学习和概念图中使用循证实践的方法。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首席教授、前香港大学副校长程介明在题为“迎接未来课程:方向与矛盾”的报告中强调,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课程也必须适应多元多变的前景。他提纲挈领地探讨了在未来课程发展过程中可预见的七种矛盾,指出,返璞归真,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回归学习,是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解决课程与未来社会间的矛盾,是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以“课程百年”为契机,就“课程研究的未来想象”这一主题进行报告。她呼吁研究者们站在课程研究百年之巅,回望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同时,她指出课程是反映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强调了未来课程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课程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在研究方向层面将向宏观扩展与向微观深入相结合,在研究方法层面将理论与实验、实证与思辨有机结合。

  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挑战

  台湾中正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核心素养工作圈召集人蔡清田教授以“台湾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研究的审视与想象”为题,分析了2005年到2013年台湾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成果,以及K-12中小学一贯课程纲要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连贯体系研究。他认为,“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中小学一贯课程中核心素养与学科领域的统整过程,据此有创见地提出了核心素养融入K-12课程垂直连贯与水平统整的架构,为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教学提出了未来设想。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前任副秘书长陈嘉琪就“香港‘学会学习’及‘新学制’课程改革:经验与挑战”这一主题做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她指出,“学会学习”是香港“新学制”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教育系统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报告中,她从宏观层面介绍了香港“学会学习”课程架构的改革历程,具体分析了“学会学习”课程改革的专业指导原则和特点,并总结了当下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与挑战。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