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人民日报评:中国教育事业进入新“改革时间”

2018-12-19 05:53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深化改革,为教育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综述之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能否改变更多寒门学子的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强化科教融合发展,全社会的创新基因能否被激活,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历史性跨越?如何从根本上破解教育难疾、顽疾,增进民生福祉?

  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前所未有的重任。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才能让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才能朝人民满意的目标稳步迈进,才能为教育发展装上强大引擎。

  新时代新跨越,中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改革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开启了向纵深推进的进程。回溯过往几年,一张改革路线图清晰可见——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陆续发布,改革力度之大、举措之深入,令人倍受鼓舞、充满期待。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31个省份形成实施方案,上海、浙江试行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第二批试点方案全部公布,2014年至今,一场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与此同时,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等关键配套文件相继出台。这次改革,努力实现“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尽力筑牢教育公平的基石。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一些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城镇大班额问题依然严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成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场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提升义务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改革拉开大幕。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如何稳步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实现内涵式发展迫在眉睫。《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为高等教育提升质量、内涵式发展明确方向。

  兴国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步履铿锵:大力实施“国培计划”,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打破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2018年初,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党中央名义出台的教师队伍建设文件正式出台,规划出队伍建设的完整蓝图。

  吃上营养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甘沟小学的孩子们、再也不用为孩子课外负担过重而担忧的安徽省铜陵市的家长们、因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走进高等学府的重庆市云阳县上坝乡的学生们……都是见证者。各方面实实在在的进展与变化标注了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格局,印证了改革的全面发力和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的突破。

  中国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已拔地而起,并迈进“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崭新阶段!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几年来,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领域入手,各项改革次第展开,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深化。

  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在改革中凝聚共识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利益藩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毅力。

  从寻找痛点、难点,到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再到于改革中凝聚共识,这几年的教育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成效显著。

  ——直面难题,教育纵深改革啃下“硬骨头”。直面学前教育“短板”,从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等方面着手,深层次破解发展难题;面对义务教育“择校热”这一痼疾,在全国19个大城市打响一场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大战役”,保证机会公平;面对学生课外负担重、培训机构乱象频出的难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出台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维护良好教育生态;面对职业教育发展多年来“有市场却乏口碑”的现状,强化顶层设计,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和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教育改革破解了一批长期难啃的老问题、“硬骨头”。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