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使爱国主义真正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今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海外中国留学生这类特殊群体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之一,在树立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呈现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问题揭露:全面剖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现状
虽然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然而,由于成长经历的个体差异、海外环境的复杂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激烈碰撞以及国内对海外中国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仍有小部分留学生价值观念变化不定,出现不端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关系到留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对我们的国家形象与利益产生恶劣影响。
近年来,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诸多不端行为首先表现为言辞不当。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海外中国留学生在接受异国文化或者遇到文化冲突时,有时不能进行理性分析与选择,极易受其影响产生摇摆心态。其次,法律意识淡薄。一些海外中国留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海外法律、法规不了解,不仅容易触犯法律底线,发生违法行为,更有损国家形象。再其次,学术不端。诚信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个别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既是诚信缺失的表现,更是有辱国家文化理念的不当行为。此外,泄露重大信息技术的叛国行为。个别海外中国留学生凭借国内已有的科研积累为顺利毕业或者发表国外高水平论文而不惜泄露国家机密。
环环相扣: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无论是哪种不当行为,都足以警示我们必须加大海外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此,应该从教育主体、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三方面,以出国留学的各个关键环节为突破点,针对公费与自费的不同情况,并兼顾出国前与出国后两大教育场,对留学生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留学生出国前,也就是国内对于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层面。这一层面包括准备期、申请期与派出期三个主要阶段。首先,出国前申请的准备时期即咨询期。这一时期的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体以高校为主,辅之以各留学中介与论坛。高校应全面了解学生动向,定期进行摸底与排查工作,掌握学生出国意向,组织集中教育。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讲授中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特定爱国主义教育,做好准备期的教育引导工作。其次,出国前的申请阶段即入学测试与资格审查期。申请期分为公派出国与自费出国两种情况。公派出国应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负责,在学生的申请期增加相应的考核教育。出国不能仅看语言标准是否达到,更应通过全方位测评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一个全面把握,一旦发现对国家、对党存在立场问题,及时取消出国资格。自费出国则主要由民办教育中介机构负责。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相关中介机构应主动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责任,在相关培训中自觉加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政府应对中介机构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如实上报出国人数、按期组织出国人员的教育培训状况等。其中,培训内容与具体培训人员可由政府或民间志愿学术组织拟定。再其次,留学生的派出阶段。这一时期应由教育部相关部门依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整体与分批次的国家安全保密教育。其中,整体是通识性涉及与国家利益有重大关切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分批次是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情况对留学生进行特定性的国家安全保密教育,从而使留学生真正认识到自我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自觉将个人的锦绣前程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结。
另一方面,留学生出国后,也就是已出国阶段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层面又包括学习期与毕业期两大阶段。首先,学习期。中国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延伸至国外主要由中国驻相应国家的大使馆及相应教育处组负责,具体教育实施者可以是国外的各种爱国性社团组织。国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区别于国内的集中强化,代之以分散持续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嵌入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与帮扶中。中国驻各国大使馆及相应教育处组,应当将中国海外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起来。例如,以华人社区为依托,鼓励并支持各爱国性团体组织对海外中国留学生给予关怀与教育。针对海外中国留学生学习、生活及其求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心理、不同状态进行帮扶,突出祖国关怀,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营造倾诉空间与帮扶桥梁,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其次,毕业期。即海外中国留学生毕业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继续留在国外还是积极回国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这不仅要依靠留学生个人的自主选择,更需要通过合情、合理的引导来鼓励他们怀着一颗建设祖国的热血之心积极回国奉献。
要义归属:以爱国情燃起报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