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1月底点名“批评”了湖南耒阳、陕西西安、宁夏银川三地的民办
义务教育发展问题。此后,西安市教育局率先表态“反思”,分别于12月1日、3日两次召开会议,部署整改。
教育部在11月30日发布的《通报》中提及,西安市“对民办
义务教育学校
招生疏于管理”,一度允许一些民办初中违规采取小升初综合素质测评、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点考”等方式掐尖
招生,使其在体量、质量上与公办学校拉开较大差距,导致初中教育“民强公弱”,催生民办学校“择校热”,群众对当地教育工作很不满。
“此次通报西安民办义务教育发展问题,既是批评,更是鞭策和警醒。”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姜建春在12月3日举行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大会”上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2019年西安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工作将继续坚持和优化“电脑派位+面谈”的招生方式,在具体招生政策公布之前,任何学校不得违规招生。
两次会议表态“反思、整改”
澎湃新闻()注意到,被教育部点名通报的次日,即12月1日,西安市政府、市教育局便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表态“全面认领、深刻反思存在问题”。
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官网当天深夜发布的消息,按照《通报》要求,该局将从6个方面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包括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优化招生制度改革、持续保障学位供给、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严格规范招生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其中,在招生管理方面,西安提出将严厉查处打着民办“幼升小”“小升初”旗号或假借“名校”点考的名义组织培训、补课的各类招生行为,坚决查处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12月5日,西安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发表题为《这次会议为西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制定了“铁规”》的文章,其中透露,12月3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大会。在相关领导传达完教育部上述通报内容后,与会校长签下《西安市民办学校校长严守招生纪律承诺书》。
“签订严守招生纪律的承诺书,决不是简单的一纸文书,而是一份庄重的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姜建春称,对于违反承诺的行为,市教育局将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12月3日当天发布的《西安市教育局关于严禁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违规招生的通知》更是措辞严厉。该文件提及,各民办学校要做到:
严禁无计划、超计划、违规跨区域组织招生;严禁自行组织或联合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不得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或变相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等等。
“对违规招生的民办学校,坚持顶格处理,全市通报,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上述文件称。
教育部通报“既是批评,更是鞭策和警醒”
事实上,西安的“教育”话题一直颇受关注。据《华商报》报道,4月8日,西安市教育局多位副局长坐到电视问政席位上,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问政”后,仅仅拿到一份“21.89分的考卷”——这意味着近八成群众对教育不满。
此次电视问政中暴露了当地诸多教育问题,比如师资生源“掐尖”、民办学校强公办学校弱、部分名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联合进行“点考”,这些问题,此次教育部通报中也有提及。
彼时,西安市教育局已在“局长人选定不下来的情况下”运行了400多天。上述《华商报》报道称,西安市教育局长的位子其实是一块“烫手山芋”。4月底,姜建春从市发改委副主任一职履新市教育局局长,被认为是“西安市最有勇气的官员”。他在拟任职发言时表示,将努力带领全系统尽快使西安教育从21.89的低分提升到及格,再“驰而不息地从及格提升到优秀”。
5月5日,姜建春在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直言西安教育存在七个问题:教育改革难度大;教育审批时限长、环节多;需要协调部门多;教育管理体制,尤其是行政区和开发区之间的权责利不明确;教育投入不够;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落实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