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18》研究报告,对30座中国城市进行了排序,武汉总排名第6,在除北上广深以外的26座城市中排名第2,与2017年排名持平。
针对“汉九条”提出的每年建设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毕业生人才公寓,各区分别提供1000个以上免费创业工位等政策,武汉各区使出了浑身解数。武昌区迅速将商务酒店改造成人才公寓;洪山区一边利用现有公租房资源自行改造,一边面向知名青年公寓运营机构招标运营方案。
面对西安、长沙、成都等城市“给户口、给房、给补贴”争夺人才的十八般武艺,武汉也见招拆招。
很快,各区政务中心的户政窗口前排起了长队,武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副局长耿炜告诉记者,当时每天落户的毕业生数量比之前多了一倍多,公安局不久以后就推出了大学生落户“网上办”业务。
“武汉不仅是求学的圣地,更是创业的高地;不仅是追梦的平台,更是圆梦的舞台。”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表示。
住下来了,还要留得住。武汉市组织开展了20场大型校园巡回招聘活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纷纷到高校宣讲推介武汉。这些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1.3万个,参与人次10万多,达成意向3.6万余人,为留汉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2017年5月22日,武汉市出台近乎“零门槛”的户籍新规,毕业3年内在汉就业创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无须买房,即可直接申请落户。
3月,领英(LinkedIn)中国发布了“年度最受关注职位榜单”,从榜单所列人才净流入/净流出比看,武汉的“城市综合吸引力”已超过“北上广”,位列全国第6,与杭州、深圳、成都、苏州和厦门一起成为吸引人才流入的热门城市。
同时,武汉进一步放开落户限制,将本专科毕业生落户年龄由不满35岁放宽至不满40岁,而硕士、博士不受年龄限制,还取消择业期和就业创业限制条件,“凭毕业证就能落户”。武汉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政再度带来“落户井喷”,政策出台后,仅一个半月新增落户60960人,占到全年总数的43%。
于是,武汉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实体运行的市招才局,由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挂帅。
武汉第一位在网上办成落户的毕业生涂文艳展示寄到家的准迁证。
“大学毕业生是人才金字塔的基座,若干年后还会上升为塔尖,基座越大,潜力越大。”陈一新在一次讲话中强调,留下大学毕业生,既是人才战略,更是人口战略,是再赢第二轮人口红利的创新之举,因此留下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其自然,要刻意而为。
去年6月23日,武汉发布《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汉九条”),内容涵盖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等方面。
目前,武汉市已筹集了11395套大学毕业生租赁房,总面积近57万平方米,首个大学生安居房项目也将推出。
在这26座城市中,武汉市的“智力资本与创新”指标排名相比去年上升了一位,排名第4;而反映城市尖端技术和IT产业发展情况的“技术成熟度”指标,武汉也比前一年上升两位,与杭州并列第一。
曾经的人才输出基地
江城的留才组合拳
留不住年轻人,曾是江城的一块心病。
“抢人大战”见招拆招
文/图 法治周末记者 答笛
去年8月,陈杭钏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你要发展,就得跟着政策走。”那天,他刚从武汉市江岸区区委组织部部长罗淳手中,接过大学生人才公寓的钥匙。
3月,是江城武汉樱花盛开的季节,毕业后留汉创业的浙江籍青年陈杭钏迎来了自己第二家教育培训门店的开张。
汉阳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有近8000名大学生通过专项招聘会留在了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