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9个月停租违法群租房近2万户
法制网记者 黄洁 见习记者 王开广
8月5日,北京市召开违法群租房治理工作推进会。会上披露,自去年11月,北京市全面启动违法群租房治理工作至今,已取得良好成效,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停租违法群租房1.95万户,占总户数的79.5%,并拆除违法群租房隔断6.3万间,返还承租人租金、押金605.4万元。在此基础上,8、9月份还将展开违法群租房集中治理、集中执法,确保国庆节前90%以上的违法群租房实现有效治理。
据首都综治办副主任苗林介绍,去年11月,首都综治办联合市住建、公安、工商、规划、地税、城管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房屋管理的通告》,并公布了35个市级挂账房屋违法出租问题试点小区名单;今年3月,北京市政府又加大了出租房屋规范管理以及治理违法群租房工作力度,并将50个社区列入市级挂账违法群租房治理重点社区名单。截至7月底,这50个市级挂账治理社区已取缔违法群租房4140户,占市级挂账总数的86.7%,且从全市执法检查情况看,公安机关拘留各类违法人员129人,取缔“黑旅店”218家,住建部门则约谈房地产经纪机构1052家(次),对其中的65家给予了行政处罚,118家被暂停网上签约,累计罚款114万元,工商部门也立案查处经纪机构违法违规案件138件,罚款104.5万元。
记者了解到,在群租房治理能够快速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除了政府各相关部门集体联动,扎实工作外,另一有力的支撑便是基层街道、社区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的天时名苑小区是通州3个市级挂账治理重点社区之一。这里由于交通便利,租房需求十分旺盛,群租房现象也随之产生。经摸排确定的违法群租房就有113户,涉及到19家中介公司,拆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业主与中介公司、中介公司与承租人之间由于房屋租金、押金而引发的经济纠纷。为此,该社区与区司法局协调,专门委派了社区律师参与治理工作。社区律师从法律的角度向业主、中介公司、二房东和租户讲解违法群租房的现实危害,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提前介入并及时参与纠纷的调解,为化解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兴区,一套“3+X”的房屋出租服务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完善中。大兴区流管办主任刘国川告诉记者,针对回迁小区闲置房多的现状,大兴区由政府主导房产经纪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将居民手中的房屋出租权收购,然后再将房屋出租给企业和个人,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不仅如此,目前,大兴区还在部分社区试行了社区、中介“互助式”的管理模式。“这个新模式,就是建立起房地产经纪公司和居委会出租房屋信息的交换机制,通过互助式房屋出租管理系统,由社区将出租房源录入平台,签约的房地产中介机构登陆可随时查询这些信息,并进行规范出租;房租出租后,居委会可以随时查询房源的出租情况。”刘国川说,所有的出租房屋和人员信息,中介机构还都会报送到居委会,从而达到社区、房主、中介共同维护房屋租赁秩序的目的。”
苗林表示,这些基层在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在下一阶段将进行系统的总结、梳理,并抓紧研究制定群租房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推进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条例立法的进程,为基层依法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下一阶段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违法群租房集中治理、集中执法工作中,住建、公安、工商等部门将以严重扰民、群众反映强烈,顶风继续经营违法群租房,拒绝阻碍治理工作的经纪机构和个人,以及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群租房为重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行动。同时,市工商、住建部门还将采取进驻企业全面检查、暗访门店现场检查、根据线索重点调查等形式,开展对房地产经纪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八类违法行为,包括房地产经纪机构违反有关规定从事居间、代理业务范围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的;未在工商部门备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经纪人员拖延支付客户资金;未经登记注册擅自开展经纪活动的;擅自设立分支机构或异地经营的等等。国庆节前,北京全市各区县将全部实现“底数准确无差错、问题治理无遗留、矛盾纠纷解决无拖欠、治理成效巩固无反弹”的“四无”目标,达到“经纪机构的备案率得到明显提升,违规经营的企业明显减少,‘黑中介’违法经营行为明显遏制,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明显增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