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爱迪学校以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2018-12-17 17:35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传统文化和其所弘扬的美德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6月12日,北京爱迪学校“致敬传统文化”主题文化节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此次文化节由“世界人•中国魂”音乐会、“与国宝守护人面对面”文化沙龙和“最中国,最世界”学生作品展三部分组成。作为中国国际教育的先行者,爱迪学校以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名家亮相爱迪学校文化节,携手致敬传统文化

耿朔坦言,参与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经历让他发现,大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平台和方法需求如此强烈。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学者要写出专业性极强的文章,同时也要为大众的知识普及做贡献。他表示:“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不只是技能方面的学习,也应包括对历史情景的全方面体验以及对古人审美情趣与精神世界的了解,所以博物馆是一个特别好的课堂,去帮助家庭实现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著名作家、剧作家、歌唱家吴霜女士亲自指导编排了整场音乐会,用一整场舞台剧的形式呈现了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校园生活缩影。吴霜女士的母亲是当代评剧皇后新凤霞,其父是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吴祖光。早年在国外生活的十几年间,她践行多元文化共融的理念,将中国的戏剧、西洋的歌剧与花腔唱法领悟到极致,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的演绎风格。她本人就是具有“中国魂”的“世界人”这一精神的最好典范。她坚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此,吴霜一直想选择一所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学校,培养更多植根民族,走向世界的民间文化传播者。她很欣喜地看到爱迪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她不谋而合,希望能通过爱迪实现她的梦想。

在沙龙现场,爱迪学校二年级的学生郭子轩,作为耿朔博物馆课程的学生之一,也在现场与观众们分享了他在故宫紫禁学堂的学习经历。他对于园林造景、建筑、书法美术等方面的理解让观众们印象深刻。

国宝守护人带学生守护千年文化

“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眼中的景象,你所爱的人,你关注的事物,你享受的幸福...这一切都来自于你的祖国。通过参与这次画展,数百位师生把自己对祖国的理解通过画作来诠释,把民族和国家的大概念具体到每个人的身边,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在舞台展示之外,平时的教学中,爱迪学校也通过博物馆课程,优化和强化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体验,是北京第一所在校内推崇博物馆课程的国际学校。爱迪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针对性定制博物馆课程,每月走进不同的博物馆和展馆。这些饱经沧桑的国家文物,记录着中华千年文明的辉煌,时代变迁中的国家兴衰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自2017年以来,爱迪学校累计博物馆课时超过100课时,受益学生人次超过2000人。让学生们直接与大师、专家对话,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还没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师朗读着小学语文课本上《我的舞台》这篇文章,同学们正对主角的舞台经历充满好奇,文章作者吴霜下一刻便真实地出现在了孩子们中间。与同学们交流经验,和她们同台演绎了一段评剧经典《玫瑰花开》。

名家亮相爱迪学校文化节,携手致敬传统文化

名家亮相爱迪学校文化节,携手致敬传统文化

名家亮相爱迪学校文化节,携手致敬传统文化

国际学校如何谈“爱国”

名家亮相爱迪学校文化节,携手致敬传统文化

对于学生而言,“中国面孔”不单单是一幅肖像画,背后更包含着情感、关系、信仰等内涵。画作中有体现民族特色的: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少女,历经沧桑、信仰虔诚的老人;有时尚靓丽的当代人物:自信张扬的女性,青春个性的偶像;也有身边的普通人:透露着关切眼光的妈妈,低头读书的同学……此次展出的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特性,爱迪学生们眼中的中国,是多元的民族共融,是摩登的都市生活,更是平凡的生活点滴。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