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梦,大美之笔绘盛世
自2014年10月至今,范晓虹已经在绘画的天地中耕耘了5年,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12月,农民画《丰收》入选“田野丹青乡土风”第三届黑龙江农民画双年展,并被吸收为馆藏作品。同时,国画《立冬》入选省第八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2016年10月,漫画《自寻绝路》入选省第十七届漫画作品双年展。2017年9月,国画《云崖颂暖》参加了北京“华墨溢彩”中国画作品展。同年10月,国画《喀纳斯》还参加了北京“赤子之心中国梦”书画展。今年4月,国画《冬泳听雪》获北京第九届“羲之杯”当代诗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作品被收入作品集。今年5月,国画《记忆的温度》入编《中国当代书法美术家全集》。今年10月,作品《陌上人如玉》入编《中国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典籍。
虽然作品和成就都证明了她的用心和努力,但她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来提升自己。她希望今后的两年中能有更多优秀作品,用作品说话,能够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认可,尽早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是她现阶段的一个愿望。范晓虹觉得,作为一名画家不仅仅是自己创作绘画的成长,作为一名公民也应有这样一份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把绘画作为一种历史的使命,用手中的画笔以大美之意绘祖国盛世华章。
一切景语皆情语。范晓虹之于艺术恰恰是个“情”字,这份“情”自始至终流注于笔端。她的画作,总能让人感觉生活之美好,洗涤心灵之尘垢,忘却尘世之烦恼,使人从宁静中感受到那份生活的美好与真纯。
初见范晓虹,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合身的线条配一袭简洁的半身裙,满身透出温婉而优雅的气质。走进她的画室,一幅刚完成的巨大画作立于墙边的画板上。而桌上是正在创作的一幅未命名的参赛作品,浓郁的秋意扑面而来。范晓虹说,这幅作品的创作思路已确定,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而她的生活就是每天徜徉于国画山水之间,每天看到的是画,心中想的是画,甚至于家中的大小事务都和画有关,这就是她最爱的生活。
虽然不是一名专业美术工作者,但她希望自己的作品尽快走向专业,得到美术行家的认可。于是,她坚持原创,多次参加作品展,并因此先后加入市美术家协会、省美术家协会和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也由此走进了一个更专业更有创作氛围的圈子,并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高中以后,因为要全力冲刺考大学,画笔就此搁置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停,就停了20多年。1999年,范晓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虽然没有再画画,但每当看到美丽的事物和画面,她总会被吸引,时常驻足欣赏很久,也会想起自己曾经画过的作品。每当此时,对画画的向往便会在她心中时时涌动,就像一个梦在牵引着一样。
在网络上,她的作品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并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不久前,在由中国网、新浪网和搜狐网共同举办的网络评选首届人民艺术家活动中,范晓虹总共获得网络投票20547票,排名第49位。
梦起,只源画在心中
同年12月,她开始了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刚开始,她不得要领,常常画到半夜,家人怕她熬夜伤身体,并不支持她日夜画画。但对一个逐梦的人来说,放弃无疑是更痛苦的,她决定先充实自己。
上初中以后,范晓虹对画画更喜欢了。不过,没人教怎么画,还是单纯的爱好。当时因重心都放在了文化课上,只在每年寒暑假、课余时间欣赏从书店和图书馆淘来的各种画册和文学作品,头脑中便不受控制地、信马由缰地编织出各种画面……她要求自己每天画一幅画,贴满一面墙,就像个画展一样,自己看着很满足。当时只是画一些符合年龄的画,大多以蜡笔画、素描、水彩画为主,没有接触到中国画。
绘画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优秀的教师指导和更多的写生实践。她在游历国内外各地时,都是直奔博物馆和美术馆去观赏,到故宫和台湾去看名家真迹,到欧洲近距离欣赏大卫像、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与原来在图片和视频中看到的相比,亲见这些名作的一笔一画和纹路带来更多视觉上的震撼,也深深感受到艺术作品带来的传世之美。每当创作原创作品的时候,范晓虹必精心构思,一笔一划都不敢敷衍,她说,投机取巧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
今年4月,范晓虹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多年的辛苦耕耘,终于使她从一个美术爱好者走进了专业绘画的荣誉殿堂。有专业人士对此评价范晓虹:没有大器晚成,只有被唤醒。
还有人点评称,范晓虹的山水画完全是一种“修养”使然。她用自己对诗、书、画、印的综合素养,加上自己的天赋与气质,阅历与思考,由初出茅庐、用心于古人、努力寻源溯根的学习阶段,到后来开始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将中国画的蕴奥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运于手。她以传统的笔墨去“师法自然”,笔墨日趋丰富厚重,开始立体起来,呈现灵动往来之感,幻化出山水的新境界。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选择和尝试后,她选择了画国画,因为她热爱国画艺术的深厚底蕴。可自己从未系统地学习过国画,如何能走入国画创作成了当时困扰她的一个难题。为此她疯狂地在生活中和网络上学习关于国画创作的相关知识,从基础学起,如创作用的生宣和熟宣的区别,羊毫和狼毫毛笔的细微差别等等。好在她身边有很多美术界的前辈和老师为她提供了帮助,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她都向他们请教和咨询,并得到了详细的指点和建议,这让范晓虹在国画方面的进步非常迅速。她非常感激一路走来给她无私指点的前辈和老师,让她的绘画之路走的非常顺畅。
有画家在赏析范晓虹的中国画后,评价称“独有静心沉默客,画得方寸不扰心。”
2014年10月,范晓虹44岁,孩子上了大学,她开始有了充裕的时间。起初她有些迷惘,一直想找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打发时间的事情来做。在尝试过徒步、运动、羽毛球、健身和瑜伽后,喜欢安静的范晓虹,翻出了小时候用过的水彩笔和早已风干的绘画颜料。那一刻,她决定,一定要圆儿时的画画梦。
出生于1970年的范晓虹,从小就喜欢画画和看文学方面的书,并陶醉其间。那时的她十分崇拜画家和作家,认为他们很了不起,很想长大也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于是,画些简单的花花草草,成为她最喜欢做的事,画画成为她童年最好的一种精神享受。
拾梦,画笔重落纸端
最开始创作时是轻松愉悦的。因为没有压力,一年创作一幅到两幅,但当她将绘画作为一个事业来对待时,压力扑面而来。在成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后,她感受到绘画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儿,不能有丝毫懈怠,很多时候放下手中笔的念头一闪过,她马上就对自己说不。因为现在是创作的最好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她会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谴责感,她给自己定下了一条严格要求:必须每天坚持绘画。于是,她每天上午上课教学,下午开始绘画,课少时就全天画画,这已成为她的常态。在别人眼中的辛苦,她却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正因为这样的以苦为乐,她才渐渐接近了自己的画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