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校服作为文化、教育、历史的缩影而出现,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
1.最古老的校服款式沿用至今
世界上公认的校服概念来源于16世纪的英国,距今已有500多年。
不过,校服并不是公立学校的传统。据记载,第一款校服出现在1552年,伦敦的一所慈善学校专门收养孤儿或者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他们统一穿着长及脚踝的蓝色外衣,这款著名的“蓝袍校服”一直沿用至今,绝对可以算是“尚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校服”。几个世纪以来,在这里求学的学生一直以身穿传统风格的校服为荣:一件用银质徽章固定的蓝色长外套、围在脖子上的白色亚麻布领巾、一条细长的皮带、古尼可丝裤、黄色长袜和黑皮鞋,外套里面穿着宽松的无领衬衣。该校校长2010年曾想过更换样式,但800多名学生的投票结果显示,95%的学生都希望继续保留蓝色长袍。
确实,英国很多历史悠久的名校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传统的校服款式,如哈罗公学缠着蓝色丝带的硬质草帽、1705年创建的艾伦女爵学校的“波利贝尔”校服等。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绝大多数的英国学校都对原有校服进行改进,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平帽子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休闲西服和领带。现在,为了让学生穿得舒适,很多学校都选择更实用的校服款式,除了笔挺的西服、雪白的衬衫、挺括的领带、利索的马甲外,还有马球衫、套头衫等,绅士气息十足。在英国,校服是一种符号,一种身份的象征。
日本也是较早实行校服制的国家。有的中学从1879年开始穿起校服,最初只是为区分社会精英阶层。随着民众教育的普及,校服也走向大众。19世纪末,受西欧文化影响,西式校服引入日本,以海军军服的造型与色彩作为主调,一直延续至20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吸引更多生源,彰显学校声望,一些学校开始请名师设计本校校服,1990年前后在日本女子高中生中,超短裙配黑色半腿袜的穿法开始流行;男生主要是白衬衫配肥大的西裤,向美国嘻哈风格靠拢。现在出现在街头的学生,男生多为西装、白衬衫、领带配皮鞋,女生则是白衬衫、领结、短裙配皮鞋。不同学校对背包、帽子等配饰也有具体要求,颜色多为黑白灰。总之,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对校服的选择都相当谨慎。每年春季入学的招生简章封面上,校服作为学校的招生招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校服源于1900年之后的军校,以学校分发衣物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后,女性地位崛起,女校制服掀起了“文明新装”风潮,即上为浅蓝短袄,下是黑色长裙,白色纱袜,圆口布鞋;而男生是中山装样式,这一时期的经典校服式样既有民族感,又融入了流行的西洋元素,成为我国服饰文化史中的一道风景。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校服出现,受当时社会经济影响,白衬衫、蓝裤子成了学生们的“标配”。上世纪80年代后,校服重新回归学校,绝大多数将其默认为是运动服,大而肥的款式没少让花季少男少女们叹息。21世纪后,部分地区校服的设计开始效仿日本或者欧美国家,款式和配色也有了较大改观。
2.渐渐打破传统寻求个性化多元化
放眼世界,特别是校服史较长的国家,对学生校服的设计制作、质量管理、购买补贴等方面都作出了详尽的保障。
英国是欧洲唯一制定了全国性校服政策的国家。该国政府相信校服是校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为学生统一穿着校服可以培养其自豪感,鼓励积极向上和遵纪守法的品格,也能帮助不同性格的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2013年,英国政府教育署出台了校服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在不歧视性别、种族、行动不便者及宗教的基础上,每个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校服款式。对于不穿校服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处罚直至开除学籍。”校服通常是由专门的商店统一售卖,商场里也设有专柜,质量按高低分为三种,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若家长负担不起校服费用,学校应留给家长一定时间去购买合适的校服,否则可以投诉。英国地方政府协会表示,每年都听到一些学校坚持要求家长为孩子采购整套必备的校服,从名牌夹克衫到特制袜子,全套校服以及运动服价格可达数百英镑。据英国《每日邮报》调查,伦敦西南部的蒂芬学校要求学生购买的运动夹克衫单价在105英镑至120英镑,在千元人民币左右;伦敦西部的霍兰德·帕克学校的全套校服价格高至280英镑,超过2000元人民币。不过,这类昂贵的校服往往与名校“相伴”。在一些普通学校,校方允许家长在超市购买10英镑的上衣作为校服,也会帮忙安排跳蚤市场,让家长能够为孩子采购二手校服。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穿得起校服,英国不同地区还制定了补贴规定。如英格兰,家长可以从地方议会获得购买校服的资金资助;苏格兰和威尔士,对贫困家庭的小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校服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