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泉州文保专家黄真真根据风狮爷的照片,从雕刻技艺及狮子造型初步判断,雕刻为圆雕,且雕刻线条粗糙,材质为花岗岩,可能出自明朝,肯定不是现代的东西。她建议,虽然风狮爷本身没有经过鉴定,但它属于古店朱衙古建筑的附件,应当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并向属地管理的文物行政部门报送。
这座古店朱衙,早在2001年,与泉州施琅故宅等43处古迹,被列为泉州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明朝时期,朱鉴之父朱则文为了给体弱多病的母亲看病,和妻子商定,不惜卖光家里的东西。朱家最终一贫如洗,靠借钱度日。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夫妇二人还瞒着母亲,借米煮饭喂食母亲。朱则文夫妇二人的孝顺美德,从此传开。
朱瑞昌说,风狮爷一直安放在护厝巷子靠墙处
朱瑞昌的另一个身份是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店朱衙”负责人,而古店朱衙,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早知道就把它搬到安全的地方了。”朱瑞昌摇头叹息,去年朱衙翻修时,他就担心风狮爷被盗,曾打算把它搬进前厅,但老伴劝他不要搬,怕移动了对朱衙有所影响。
而何时失窃,他并不清楚,只能从村民的描述中推断,是9日前后8号台风玛莉亚登陆前后不见的。
翻修后的古店朱衙
这座风狮爷呈俯卧姿态,一米多长半米高,表面雕刻较粗糙,脑袋扁扁的,嘴角上翘,有祥和的笑容。“起码有300多斤,至少要4个壮汉才抬得动。”朱瑞昌有记忆以来,风狮爷就一直安放在护厝巷子中靠墙的位置,没挪动过。
不翼而飞 守宅风狮爷年代不详
古店朱衙坐落于泉州市区金龙街道古店社区店头街。从上周五至今,朱瑞昌心里念得最多的,也是这座朱衙。指向更明确些的话,是朱衙护厝那座不翼而飞的风狮爷。
82岁的泉州老人朱瑞昌,深陷于懊恼、自责的情绪有好些天了。
风狮爷所在的巷子较窄,只容两人并肩走。朱瑞昌说,他们并没有找部门或专家鉴定过,说不清它具体出于哪个朝代。他能肯定的是,巷子这么窄,被盗后唯一的出路就是往店头街方向。
古店朱衙是明代泉州官员朱鉴的旧宅、祠堂,是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据史书记载,古店朱衙系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前后,朱鉴回家所建,作为处理日常事务和会客的场所。
“你是不是把风狮爷搬到其他地方了?”
说起朱鉴这个500多年遥远的名字,您可能有些陌生,但说起西街的孝感巷,您一定有所耳闻吧?孝感巷的得名,和朱鉴父母的孝行有关。
海都记者联系了属地的鲤城区文广新局,该局文化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并不知道这件事,这座风狮爷也没有存档备案,无法确定是否为文物。风狮爷被盗,应向公安部门报案,若追回可申请文物部门协助鉴定。“通常情况下,不是文物的,就不会介入,有一定保护价值,跟文物沾边的,我们才会介入。”该人士表示,他们会进一步关注这座失窃的风狮爷进展。
上周五,住在护厝旁的一位村民在路上碰到朱瑞昌,随口这么打了个招呼。朱瑞昌觉得不对劲,立马跑进巷子,发现风狮爷真的不见了,他立即向金龙派出所报警。
原标题:泉州市级文保单位古店朱衙的附件风狮爷被盗 500多岁古厝没了伴
朱鉴生前还自撰有“朱氏父母孝感志”一文,以勉子孙后裔,后人就把“孝感传芳”书写成门匾,缅怀先辈教诲。至今,朱衙内的族裔族号仍为“孝感”。
作为儿子的朱鉴,也同样奉行孝道。而每年的冬至和正月十五,为了表达对祖先朱鉴的尊敬,古店社区店头村的所有男丁,不管在外工作多忙,都会回家祭祖烧香,在祠堂内,设宴团聚。(记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图)
古店朱衙 书写以孝传家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