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去年GDP达到3万亿左右,但河南文化创意产业比重只占3.34%,北上广深等相对发达地区则要占10%以上,所以河南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丰富,提升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本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应用技术的嫁接,深入地融入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章琦建议,河南需要深化与“北上广深”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熟的区域合作,让河南的文化优势对接这些地方的文化产业优势,形成经济的新增长点。
资源是经济赖以发展的基本要素,不同发展阶段,各种资源利用率和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会发生变化。
而“聚”形式则多是主题公园的文化演绎样式,也不乏深圳华侨城、常州恐龙园之类的成功案例。河南则可以加强“聚”形式的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还可推进城市经济转型。新兴城镇化伴随着旧城区改造,为避免城市文脉中断,发挥文化创意的创造力,将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洋、经典与流行交叉融会在城市建设中,为城市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不仅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给人以城市的繁华感、文化底蕴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生机感。
核心提示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发展研究院河南分院、大河报社主办的“中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6月30日下午在郑州隆重开幕。论坛邀请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主席章琦等专家学者为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章琦:中原是文化创意产业“最佳”策划地
中原文化是炎黄文化传承地,文化底蕴丰厚,遍地是宝。河南历史名人群星璀璨,河南不需要“造”名人,诸葛亮、张仲景、包龙图,每一个历史名人都可以做成一个智慧经济的产业链。
在传统产业中(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注入文化信息要素,学会为产品、商业模式讲故事,就可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提升其附加值,同时还要注重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意投入。
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中国各地纷纷涌现了各种类型结合地方特色的“秀”演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大宋东京梦华”等全球首创的山水实景演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正是挖掘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具有代表性。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和知识将成为主导资源和驱动力。与人创造力相关的具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如民间传说、民俗风尚等,都将成为文化创意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便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有用的资源。
□本报记者傅豪文 图
加强文化创意与科技的融合将会催生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业态。比如,家喻户晓的苹果系列产品,其iphone等产品,将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智能手机终端与网上商店的文化内容在网络平台上有机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音乐、出版等传统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更产生了以苹果为核心的遍布全球的新型产业群。
文化产业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是经济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
而开发和利用的成功与效果则取决于人的创意发挥和文化演绎。文化演绎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秀”和“聚”的形式很普遍。
美国大萧条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好莱坞电影、迪士尼卡通风靡全球;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日剧出口、动漫占了欧洲市场的70%。
他还建议,人才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南应该栽梧桐、引凤凰。制定吸引人才的重大政策、规划,吸引来自大城市甚至国外的创意人才来到河南,深耕河南。 不可小看“米老鼠”、“蜡笔小新”、“阿童木”,作为文化符号它们为日美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调结构、转业态的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