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近日,2018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高峰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开幕。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共同主办,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为主题,就国内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经验、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交流与讨论。
“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培养的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评价和选拔的问题,”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表示,目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是以结果为价值判断,忽视了评价过程对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作用,缺乏对日常性、发展性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关注,阐述多,深入实践少,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考,综合素质评价急需在操作层面落地。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方法,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研究部主任王建提出,证明与筛选功能是由招生院校进行的评价,主要是一种甄别性评价,目的是发展学生学科潜质,挑选适合自己院校的学生,而改进与发展功能是由高中学校进行的一种形成性评价,用于老师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认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功能是教育,缺乏教育功能的任何评价系统和方法都是不合理的。他表示,“五唯”的弊端是对人才内在价值片面的认识,科学评价的改革非常重要的基础是对评价对象的价值的准确认识和把握。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副处长刘德宏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观念上要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在目标上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开展,在内容上要基于课程实施开展,在路径上要基于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开展。(李依环 罗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