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加强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新时期孔子学院提质增效

2018-12-05 16:3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4日在成都举行,来自15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校长论坛上,中外校长围绕“孔子学院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骨干教师的职业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发表了题为《加强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新时期孔子学院提质增效》的发言。(本文有节选)

教师队伍是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的根本,而职业化教师队伍又是其中的关键。实践证明,职业化骨干教师因为熟悉和了解所在国的教育文化和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强化孔子学院的教育属性,促进汉语教学有效融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推动汉语教学本土化,从而促进孔子学院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孔子学院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办学,又同时具有事业属性和学科属性,这两种不同的属性对骨干教师的条件和规格要求都有所不同。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侧重于语言规划、外事管理、语言传播、项目运作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科发展需要的人才则重在本体研究、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实践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无论是从事业发展还是从学科发展出发,目前的职业化教师培养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

作为18所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院校,北京语言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孔子学院骨干师资建设工作。一方面,通过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为世界各国和全球孔院培养高素质师资。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待遇等政策措施,来保障孔院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职业化骨干教师,是国家主办部门和国内外高校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初步建议,与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建设教师教育平台,为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在培养体系上,建立精细化的汉语教师培养体系。根据当前第二语言教学新理念和孔子学院办学的新需求,着力培养三类教师,即面向高等教育(传统的高校汉语教育)、面向基础教育(中小学汉语教育)、面向学前教育(幼儿汉语教育)的汉语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培养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培养方式上,加大中外高校联合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拥有2年左右的国外学习和教学实践经历。部分学生入学时可以签订协议,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以教师身份派出。在培养对象上,要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本土汉语人才和非通用语人才,以适应现代教育和不同国家孔子学院的需要。在培养层次上,坚持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培养力度,着力提高质量,满足不同类别教育对象和不同岗位对师资的需求。

第二,加强职业化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一是立足各高校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队伍,对新入职的对外汉语教师,在岗位职责上,全部安排海外教学任务,入职时签订协议,新入职1到2年后,出国任教2年,可以连续也可以分期。二是以现有孔院专职教师为基础,把其中的优秀者选拔培养成为专业化的骨干教师。三是继续扩大孔院专职教师队伍,在通过科学严格的培训后,派出工作2到4年,回国后推荐工作。四是实行多岗位锻炼。职业化骨干教师的养成应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加强锻炼十分必要。专职教师应当首先在孔子学院积累一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然后派到比较小的孔子学院担任较高的职务,并在不同的国家和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五是依托国外高校和孔院,在目的国本土选择合适人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通过后上岗,签约3到5年,合适的可以长期续约。

第三,研发教师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加强理论研究,构建与分类精细化汉语教师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师标准,明确不同类型的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想心理素质等。建构不同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师资格认证和考核评价。

第四,提高教师岗位吸引力。出台符合骨干汉语教师特点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科研项目申请、攻读学位和在职进修、积分落户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在解决教师生活问题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劳动报酬,增加必要的福利待遇,特别是保障女性教师生育期的待遇。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在编、在职教师同工同酬,以增强骨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留住高质量人才。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