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  正文

清华95后超算团队:“大满贯”背后的最强战力

2018-12-03 08:15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原标题:清华95后超算团队:“大满贯”背后的最强战力

清华95后超算团队:“大满贯”背后的最强战力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5日,当组委会赛事主席约翰·卡泽宣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超算团队获得2018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SC18)冠军时,观众席上几位身穿蓝色队服的年轻人攥住了拳头,兴奋地蹦起来。

总分88.398分(满分100分),高出第二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1.518分。这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于纪平、余欣健、何家傲、郑立言、赵成钢和交叉信息院娄晨耀6名本科生的最终成绩。

至此,在2018年三大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ASC、ISC和SC中,清华大学超算团队包揽了全部三项竞赛的总冠军,实现了继2015年后的又一次“大满贯”。这也是清华大学超算队伍在此三大国际性大学生超算竞赛中累计获得的第11项冠军。

挑战,从赛前开始

据了解,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简称SC)是国际超算领域的顶级会议,国际影响力巨大。作为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SC比赛是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顶级赛事,每年举办一次,吸引着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众多高校学子。

在本次被行内誉为超算界的“F1竞赛”中,共有来自全球15所高校的本科大学生组队参赛,清华大学是唯一一所参赛的中国内地高校。参赛选手不仅需要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还要对相关科学领域的应用有深刻的理解,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极佳的现场应对策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今年暑假,作为此次比赛的队长,于纪平就开始联系赞助,和学校协调机器的各种问题。

对于刚上大三的郑立言来说,这次是他第一次去现场参加比赛,内心非常激动。和其他队员比起来,开朗的郑立言如他的名字一般能言善道。他在比赛中负责现场回答有关核裂变链式反应的稳态求解与模拟的相关问题,以及团队项目的演讲,他因此还提前看了很多核物理方面的书。

参加比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出发前,本来集结好的6人队伍却由于主力队员唐适之的签证问题,不得不在行前临时更换了成员。这迫使团队把早已计划好的比赛策略推翻重来。于纪平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里本来挺没底的,但还是要硬着头皮上,相信大家的实力”。

这对于“临危受命”的大四学生余欣健来说同样“惊险”。沉稳,不善言谈,脸上总挂着微笑的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靠谱”。的确,他去年参加过大型比赛,经验丰富,队友如今对他的评价也是“五星好评”。

“比赛前两天的下午,我刚下课就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他问我有没有时间参加SC,我问什么时候走?老师说是后天。第二天我就赶紧去办出国的手续,和队员们了解了这次的比赛内容,第三天就出发了。当时的感觉是很忐忑,希望不要拖后腿。”余欣健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48小时的战役

美国时间11月9日晚上,团队抵达美国达拉斯。

“我们周五把机器装箱打包运到美国,周六周日一直在安装机器,调试到最优的状态。”翟季冬介绍说,周一早上先进行基准测试程序,测到下午5:30。在这之后,周一晚上7:00开始到周三晚上7:00为正式比赛时间,要求机器运行48小时不间断,不能再对机器进行任何配置的修改。

在这48小时中,参赛队伍需要在3000瓦功率内搭建计算机集群系统,并在集群系统上进行6个应用程序的性能比拼。除了考察成员的计算机“脑力”, 比赛设置了采访、参会、海报设计等环节,成员需在比赛中向评委介绍自己优化的应用和正在进行的软件优化设计。团队还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一篇在国际权威杂志具有发表能力的英文论文。

与其他两个大赛不同的是,SC大赛还有随机断电环节的设置。

“什么时候断、断几次都是未知。”于纪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正因为如此,他决定48小时不离开比赛现场,甚至睡在地上。

一次,队友在比赛场地找不到于纪平,几个人转了一圈才发现,这个身高超过180cm的大小伙子正蜷缩着身子,睡在了一个宽仅有60cm左右的长桌下面,撩开桌布才能看见。“其实比赛中是可以回酒店休息的,但是回去需要步行20多分钟,我不放心,所以干脆就睡在这了。我们要保证48小时场地里始终有醒着的人”。

这次大赛是在第一天晚上12点断电。断电后组委会要求所有参赛队伍把插头拔下来检查。团队除了拔插头不能进行任何操作。于纪平表示,当时机器的一个链状结构出现了问题,由于比赛规定不能碰机器,不能检查线缆,只能通过远程的方式检测。“我们正在排查故障的时候断电了。断电重启后,故障竟然消失了”。

幸运不会一直陪伴着团队,随着比赛的深入,挑战接踵而来。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