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一所幼儿园带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课程——组织小朋友到稻田中割水稻。最终,65个小朋友完成了割一亩水稻的目标,每人还领到2斤新米作为劳动回报。
翻看孩子们割稻子的照片、视频,一个个戴着头套、手套,拿着小镰刀认真劳作的身影,确实让人心生触动。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对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小朋友们都会背,但到底有多辛苦,是什么样的辛苦,很多孩子只能靠想象。而走进田野、亲身上阵,孩子们会对劳动有更直观的认识,会对勤俭节约有更深入的体会。
陶铸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带领幼儿园孩子割水稻,尽管只是一种体验,但无论形式还是效果都值得称道。相比于课堂上讲解、说理,这种形式更生动、鲜活,也更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割一次稻子虽然谈不上磨炼意志、提高动手技能,但让孩子亲近自然,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这本身就有其意义。
当前,劳动教育如火如荼。有的高校设立“勤劳奖学金”,一些中小学将洗碗、洗衣、扫地等家务活纳入家庭作业,一些家长甚至专门带孩子跑到乡村去“磨炼”……从割水稻的反馈来看,小朋友们非常乐意参与,有些怕脏、觉得累,甚至哭闹的小朋友,也都在老师的鼓励下认真地劳动。可以说,这堂课对一些老师、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孩子们远比大人想象的要坚强,而劳动实践也正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正是他们自身的需要。所以,组织小朋友割水稻或许并非所有学校都有条件,但放开手多一些亲近自然的课程设计,多一些贴近生活的亲身体验,未尝不可。 (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