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衣食之源、行天下之本
请问你校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
答:我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如下:
1、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抱朴守真”的精神,实行宽厚通识教育为基础、拔尖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尊重和鼓励学生在教学资源和自身条件许可下自主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以“一制二化”探索因材施教模式,通过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旨在培养具有厚实专业基础、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开放的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学校自2015年起,每年面向全校省内理工类一本专业以及省外理工类二本专业全体学生招收“惟义农学实验班”学生,以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造,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强化科研训练、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将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阶段贯通起来,做好衔接,让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延续性;在资源配置上加强保障,实行设立“惟义农学实验班”专项奖学金、“优先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功底深厚、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强,能引领现代农业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农科类高素质创新人才。惟义农学实验1501班、惟义农学实验1601班四级通过率均达到91%以上。
2、复合型人才培养
学校以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为导向,强化办学特色,通过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进新工科建设、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开设双学位、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等举措,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具有优良品德、现代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相继开设了“林学实验班”、“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实验班”等实验班,通过宽口径的通识和实践课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如“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班以“订单式”培养方案为导向,成立“3+2+1”三段式的本科学生导师制,拓展校园学习小空间,进入“图书馆、实验室、科研院所、工厂”大空间,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校明确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途径、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监控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旨在培养特色鲜明且与社会和市场需求接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学校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本部学习3年,在北京实训基地专业实训1年(经三个月的项目实训后,联系到各IT企业顶岗实习),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抓手,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实现促进就业创业并举,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进行创业或参与创业人数逐年递增。
问:新生进校后在什么时间可以转换专业?你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二专业有何措施?
答:新生在入学后第1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内允许提出转专业申请,考核合格后在下学期开学初办理转专业手续,不同类型的招生代码之间不能相互转专业,软件类、艺术类、三校生类专业转专业办法另行规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申请修读双学士学位。
问:你校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如何?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我校积极推进了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创建大学生众创空间“惟义青创园”。一期项目建筑面积1380平米,隶属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特点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是创客与众筹、众包的结合空间,是创意、创业、创造与投资的结合空间,旨在为学校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搭建将创业梦想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打造具有特色鲜明的江农创新创业教育品牌。
请问你校有什么招生录取激励措施?
答:
一、凡高考成绩超出生源所在地本科一批次招生文理最低控制分数线5分以上(不含5分),激励政策:
1、不突破当年招生专业计划数,满足八个专业志愿(必须填满八个不同专业志愿)中之一;
2、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我校“江西省一流学科群”所涵盖的一本批次招生的专业,奖励2000元。
二、凡高考成绩超出生源所在地本科一批次招生文理最低控制分数线10分以上(不含10分),激励政策:
1、满足前六个专业志愿(必须填满前六个不同专业志愿)中之一;
2、第一专业志愿填报“江西省一流学科群”所涵盖的一本批次招生的专业,奖励3000元。
三、凡高考成绩超出生源所在地本科一批次招生文理最低控制分数线20分以上(不含20分),激励政策:
1、满足专业志愿一志愿,并奖励5000元;
2、优先推荐符合校内免试攻读研究生;
3、优先进入惟义农学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