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场华人抗议梁彼得案,一代移民、ABC、留学生想法迥异(组图))
编者按:
抗议梁彼得案现场 现场发言者高举选民登记表呼吁亚裔通过投票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本文图片均来自 华思睿
“我们不是要求享有白人特权,我们也不是要求参与到这个系统性的不公正之中。这场集会并不是为我们亚裔索要白人特权,这场抗议是我们亚裔站出来发出这样的声音:‘我们的系统存在问题,刑事司法体系不再公平。在2016年2月20日的纽约亚裔声援梁彼得的集会上,22岁的Jess Fong接受ABC旗下的Fusion记者采访时说道,“梁彼得需要为他自己的行为担责,但他不应为国家的错误承担责任。”
2016年2月20日,纽约、费城、华盛顿、旧金山等北美四十多个城市的华裔也举行了规模不等的游行与集会,抗议纽约警员梁彼得误杀黑人青年格雷(Akai Gurley)一案的判决,要求公平公正。据报道,上万人参与到了纽约布鲁克林的集会当中,整个北美“2/20”游行集会的总参与人数超过了十万人。
亚裔成为“替罪羔羊”?
2014年11月20日,从警校毕业一年后的纽约警员梁彼得,在与搭档在布鲁克林东部的粉红公寓(Pink Houses)政府楼中没有灯光的楼梯间进行垂直巡逻时,在听到楼下有声响后开枪,子弹经墙壁反弹后击中黑人青年格雷,最终致其死亡。2014年11月末,正值密苏里州弗格森因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被白人警察枪杀引发暴乱之时;在纽约当地,大陪审团也即将宣布黑人男子埃里克加纳(Eric Garner)被纽约白人警官锁喉窒息致死时间的裁决结果。又一名黑人青年的死亡,让日渐紧张的警察与少数族裔间的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2014年1月刚刚成为布鲁克林首位黑人检察官、正在努力倡导刑事司法改革肯尼思·汤普森(Kenneth Thompson)也在接受采访时称,这起案件“深深令人不安”。
时隔一年多的2016年2月11日,纽约布鲁克林陪审团宣布,认定在梁彼得二级过失杀人罪(Manslaughter in the second degree)、和渎职罪(Official Misconduct)等五项罪名全部成立。在梁彼得被定罪后,他和他案发时的搭档兰道(Shaun Landau)先后被纽约警察局解雇。而纽约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声明中称,希望这场判决能够让这场给格雷带来痛苦的事件最终尘埃落定。
梁彼得,成为了十多年来唯一的因为当值期间枪击而被定罪的纽约警员。
身穿蓝色外套的梁彼得母亲也参与了抗议活动。
在亚裔群体中,这一消息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反应——为什么唯一定罪的纽约警员,不是“锁喉案”中白人警官,而偏偏是一名华裔?梁彼得在听到宣判后痛苦地捂住脸的画面,激起了不少华裔同情乃至愤怒。不少华裔认为,梁彼得作为一名少数族裔,被纽约当局和纽约警方抛弃,变成了缓和警方与少数族裔冲突的政治牺牲品。很多人指责纽约当局和警方乃至整个刑事司法体制才是这期悲剧的罪魁祸首,而被定罪的梁彼得只是替罪羔羊。在判决宣布后的一周时间内,这种不满情绪在华裔群体中蔓延。
源起:微信世界里掀起的风暴
在微信上,多篇关于梁彼得的文章如病毒般,数起针对亚裔种族歧视的“历史旧账”被翻出:排华法案、亚裔集中营、陈果仁事件、限制亚裔学生比例的SCA5法案……一时之间群情汹涌,上街游行集会这一最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被提上桌面,全国游行集会的时间,被定在了2月20日。
在数天的时间内,美国各地的华人建起了一大批全美和本地的微信群,讨论游行集会事宜。一直在为梁彼得事件奔走的亚裔维权大联盟,在微信上建立了10个“凝聚华人力量”大群,每个群都有400-500人的规模,另外还有社区团体、工商义工团、媒体联络等专业职能的分群。
根据不完全观察,这些微信群的参与人群,既有刚来美国一两年的留学生,也有已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华裔。大家的个人经历背景天差地别,观念相差极大,讨论的气氛绝不是一团和气。除了能够在需要游行这一点上基本达成一致,甚至参与游行的目的都各不相同。抗议什么?如何表达抗议?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想要在一个几百人的群中讨论清楚基本达成绝非易事。
除了转发各类游行动员信息外,微信群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关于游行集会的诉求表达方式。在 “黑人的生命举足轻重”(Black Lives Matter)席卷全美、人们纷纷声讨警察暴行的背景下,这样一起表面看上去是一起“警察枪杀无辜黑人青年”的事件,并不能够算作亚裔维权的最佳理由。
如何能在声援梁彼得、表达自己对政治司法不公的不满的同时,避免与同为少数族裔的非洲裔发生冲突,被外界误解为是“宣泄种族仇恨”,是不少微信群中争论的焦点。
有人在微信群中倡议这场悲剧中亚裔和非洲裔都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无辜的格雷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应该在集会前为其默哀一分钟。这样的提议在收获多数赞同的同时,也有人指责这是“模糊焦点”,更有甚者以退出游行为威胁。在多场激烈的交锋后,各地才陆续在集会前默哀一分钟的议程才最终达成共识。
关于游行的口号, “所有人的生命,都举足轻重”(All Lives Matter),这个表面上似乎能被理解为呼吁平等的口号,曾经是微信群中一些人最先想到的口号之一。实际在美国当下,这句口号常被看过是与“黑人的生命举足轻重”针锋相对,潜藏着否认黑人受到种族歧视的问题亟待解决的意味。已经退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奥马利曾经就因为回应台下“黑人的生命举足轻重”是说“黑人性命,举足轻重。白人性命,举足轻重。所有人的性命,都举足轻重。”(Black lives matter. White lives matter. All lives matter.)而遭遇抨击。但在有人发现问题前,包含这一口号的信息已经被转发了千百次,当微信群中有了解这段背景的人们在发现后,不得不多次重复科普进行纠正,努力说服其他人放弃该口号。其他例如“是一场悲剧,而不是重罪”(Tragedy, not felony)这类有歧义或争议性的口号也在讨论中被一一废除。据了解,在旧金山当地的微信群中,群主的倡导下,群内则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票选出了数个争议性最小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