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留学移民 > >>  正文

赴瑞典留学却进“中国班” 学生怒告中介一审败诉

2019-01-10 18:43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班上都是中国学生通用普通话 怒告中介

  事件回放

  花费超过12万元去瑞典留学,却发现同学都是中国人,而且待遇与外国同学不同,被称为“黑户”。最近,3名学生因不满出国留学中介把他们介绍进“中国班”,与留学中介打起了官司。

  据留学生王某称,她于2010年7月与某出国咨询服务公司签订了《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合同》,申请赴瑞典克利斯安斯塔大学国际经济学专业留学,中介费1万元。2010年8月30日,王某从北京飞赴瑞典留学,每年学费为人民币7万元。

 

  但到了学校,王某就发现留学氛围与她预想的不太一样。首先,她得知这个专业并不是该大学的正规专业,而是中介公司向学校“买”来的。在学习过程中,她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享受的待遇完全不同,其他学生把她们班上的中国学生称为“黑户”。其次,其他外国留学生的签证期限涵盖了整个留学期,但她们这些中国留学生却是一年一签,也就是说一个学年结束,她就要重新申请签证。最让她无法忍受的,就是班上的同学都是中国人,语言环境还是普通话。她觉得,出国留学就是想追求一个“洋”环境,没想到花重金不远万里,却跟一群中国同学在一起读书。去年1月,王某退学,后来又申请到俄罗斯一所大学留学。

  一审败诉:“不进中国班”没写进合同

  在中国留学生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的背景下,类似的“中国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是,由于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合同中并无关于这一条款的约定,留学生打起官司来输多赢少。因此,留学生要想避免入读中国学生扎堆的院校和专业,还得在留学申请前做足调查工作。

  王同学委托的中介公司认为,根据双方签订的中介合同,公司负责将学生送到国外正规的大学留学就算履行了义务。该公司称,在王某出国留学前,就将瑞典这所大学的情况作了如实介绍,当时并没有涉及所谓的“中国班”问题,双方的合同中也没有这一条款。至于签证一年一签,该公司承认该专业是东北一所大学与克利斯安斯塔大学合作办的,但事前王某就知道这一情况,而且这并不影响这批留学生按期毕业并获得学业证书。

  一审法院认为,王某与中介公司签订了留学合同,中介公司按照合同如期将王某送进瑞典克利斯安斯塔大学国际经济学专业留学,已经按约履行了义务。

  关于此案的争论焦点之一“中国班”问题,在中介公司提供的合同中,用“应提供学校的全面信息”一笔带过,王某认为中介公司没有说明留学的是“中国班”,属于未提供全面信息。但法院认为,“不进中国班”没有写进合同,也没有作为特别约定附在合同后,因此不支持王某的诉求。最终,法院认为合同合法有效,中介公司并未违约。王某不服,提起上诉。目前此案还在审理中。

  中国学生扎堆难以融入当地备受困扰

  随着近年来出国留学热的不断升温,“中国班”已经成为留学行业的热门词。一位留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案例中所指的“中国班”,一般是与留学中介有合作关系的学校,还有一些是语言培训班。“说白了,就是中介公司或者国内某个大学,跟国外的大学合作办一个班,专门针对中国学生开设。”不过,这种专门的“中国班”毕竟还是少数,但留学海外遭遇中国学生扎堆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多。

  John是在广州读高一的学生,去美国上过一个学期后,又回到了广州原来的中学继续上课。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去美国读?他说,去到美国,家长选择了洛杉矶的一个豪宅区,主要是华人居住的,也是一个好学区的中学。开家长会,家长基本是华人,班上的同学大多数是中国新移民的孩子,平时同学们交流讲中文就可以了。他住的寄宿家庭父母也是华人,平时也跟他讲中文,带他出去见的也是华人,根本没有说英语的时间,没有机会融入当地社会。所以,他决定回国读书,学好英语后再申请去美国,不过他想申请去非华人社区的学校。

  教育专家表示,要避免这个问题,就不要选华人社区,按照西方人的偏好选社区。但现实中也有很多留学生是很喜欢在“中国班”学习的,感觉轻松压力小。业内人士建议,如果家长想让子女出国留学喝到真正的“洋墨水”,在与中介机构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了解留学院校的真实情况,最好约定“不进中国班”。

  不想进“中国班” 其实也不难

  关键在选择居住地和专业时不要凑热闹

  支招一:住西方人聚居的小镇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