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留学移民 > >>  正文

特稿:海外留学市场现状调查

2019-01-07 17:38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法制晚报报道:又到8月,国内考生的出国留学大军再成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近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国自费留学总量或将增长30%,达到创纪录的27万人,这也将继续保持中国“留学生输出全球第一”的地位。而随着近年来出国留学的低龄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有专家也提出了应警惕“留学负现象”的发生。为此,我们推出这期海外留学市场调查,将目前各主要留学目的地国的留学政策法规、留学市场现状、中国留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危害较大的“黑中介”、“野鸡学校”现象等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报驻基辅记者 朱冬传 驻东京记者 张超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 本报实习生 张春雨 沈圳

乌克兰:留学中介鱼目混珠

记得在基辅国立舍甫琴科大学参加乌克兰第三所孔子学院揭幕时,记者曾碰见几位熟人,他们是记者1984年在基辅大学进修时的老师。罗曼语系教授和国际关系系教授都对记者说:基辅大学与中国有着传统的学术友好联系,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就曾有数百名中国留学生赴“红楼黄楼”求学。中国改革开放后,1984年起基辅大学恢复了与中国的联系,当时他们迎来的第一批6名中国进修生,成为了中乌友好的“第一批春燕”。如今,已有超过上万名中国学生与基辅大学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乌克兰作为一个传统的留学目的地国,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和吸引力。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部分人才精英流失,但仍基本保留下独联体内仅次于俄罗斯的科技教育大国地位。目前乌全国共有904所高校,其中95所为国立。每年招生约50万,在校生为250万。按照平均人口计算,乌高校数量在整个欧洲名列前茅,但学生数量却是较低的。从2000年以来,外国在乌克兰的留学生人数每年以10%的幅度递增,现约有5万名来自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乌克兰就读,其人数规模居世界第九。

因历史、现实等综合因素,在乌克兰的中国留学生的比例在前独联体国家中一直居首,目前约有1万人。这些年轻人年龄上大多以18至20岁为主,虽然他们中大部分仍保持着前辈们刻苦学习、严格自律的优良传统,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而随着留学年轻化趋势的不断蔓延,这些问题也更加值得国内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

基辅语言大学老师丽达说:“我们系里有些中国学生都来了三年多,俄语还是开不了口。”不过,一些中国学生也有他们的苦衷,“现在学校有关乌克兰语必须为讲授的语言的规定,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的语言负担,除了在上俄语课时是使用俄语,其他课程都是用乌克兰语授课,这对本国学生没有负担,但对东方的中国学生,俄语和乌语则是有着极大差异的两门外语。”

由于语言不过关而导致的学生逃课现象也较为普遍。对此,学生们会抱怨说,因为他们听不到“精彩”,学校的授课方式陈旧单一,属于“填鸭式教学”,所以才提不起兴趣。在课余时,大多数学生都是把时光耗费在电脑、游戏、网络上,另有少数则是进行隐蔽性的“打工”,因为乌克兰法律不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打工,世界多数国家都通行的学生勤工助学在这里并不被允许。而在考试时,也往往有不少学生“临时抱佛脚”,借别人的笔记本抄写,甚至直接拿钱贿赂老师。据记者了解,这类“混”文凭的学生不乏其人。

还有一种并非偶然的现象,就是留学中介鱼目混珠。目前在乌克兰,多数中介仍是个人行为,以自己对当地情况和高校的了解,通过网络和国内进行联系。这些留学中介在招生中因为是金钱至上,所以对出国的生源把关并不严格。而部分学生在来到后,又得不到当初承诺的条件,因此十分无助,有的因学历公证、论证不足,有的因学校名额有限,特别是艺术院校,每年的名额十分严格,而从国内过来后,留学中介无法满足,将学生推向社会,任其自谋生路。然而对此,乌教育部至今也没有什么有效的监督机制。

据记者了解,目前乌克兰在留学领域中的法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东欧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戈什对记者说,苏联体制遗留下的教学条件与转型中乌克兰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在适配过程中没有法律保障,至今入学标准只有一个文件———乌克兰政府1998年8月5日颁布的1238号决议。

而在接受外国学生方面,也少有国家间协议保障,通常都是由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开办的留学中介或代理来招生。在此方面,国际移民组织乌克兰代表处达·维尔克利特表示,外国学生在乌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信息封闭,学生对教学条件等相关信息知之甚少。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