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留学移民 > >>  正文

济南市民卖大明湖畔小院供女出国留学,回国却难工作

2019-01-05 07:37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每年寒暑假,都是学生海外研学的热门时刻。通过研学的方式认识海外大学,未来走进海外大学,是家长和学生的期许。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让孩子出国留学,已经从奢侈的“小众行为”,逐渐演化成为工薪阶层的一项选择。然而,随着留学生的逐渐增多,“海外留学”这一光环,也在逐渐褪去,“海归成海待”等话题屡见报端。

据《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回国就业人数突破60万。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已经成为主流。在济南,这些留学生回国之后都在做什么?“海外留学”光环又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期许和困惑?今天开始,记者通过几个济南孩子身上发生的留学故事,跟您一起阅读他们的心路历程。

济南市民卖大明湖畔小院供女出国留学,回国却难工作

▲晓晓同学的合影。

济南市民卖大明湖畔小院供女出国留学,回国却难工作

晓晓的同学表演后合影。

2013年,高中毕业的晓晓(化名)来到了澳大利亚这个陌生的国度,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

由于考试失利,晓晓就读的大学不属于名校,“当时对于专业没有什么想法,觉得传媒学比较洋气,录取门槛也比较低,就选了这个专业。”

晓晓说,当初出国也是迫于自己的高考成绩一般。按照估分,上本科很有难度,因此从高三开始,就准备出国事宜。在澳大利亚读完了本科后,晓晓考入了昆士兰科技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

原本以为“出国就镀一层金”,但是事与愿违,回国之后的晓晓才发现,未来看似金光大道,但是不知道如何走下去,眼前无从下脚。作为比较节俭的孩子,晓晓出国5年,学费加生活费大约花费200多万人民币,虽然200万在现在已经算不上一笔巨款,但以工资计算想要“回本”,却不啻于一笔天文数字。

就业俩月,辞职准备考博

晓晓(化名)已经不喜欢发朋友圈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了。除了经常在朋友圈里进行“单词打卡”之外,上一条生活化的朋友圈还是三个月前,在山大校园里记录一只偶遇的猫咪。

晓晓说,她希望自己能跟这只猫一样自在。

从澳洲留学回来已经一年了,现在在山大附近租了房子准备考博,希望能在山大攻读文学博士。

从租住的房子到学校,再到食堂,虽然每天过着校园中三点一线的生活,但晓晓很清楚地感觉到这座山东最著名学府与自己之间的距离。上自习课的时候要挨个教室找位子,在食堂里没有饭卡,别的学生进出都是成群结队,只有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学习、回出租屋睡觉。

这和晓晓最开始的设想差距太大了。

在她的想象中,自己应该是拿着话筒,跟柴静一样冲锋在新闻第一线的一位新闻女战士,在中国的新闻史上写下自己的篇章,像当初选择传媒专业时树立的信念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是回国之后,晓晓陆续应聘过几家媒体,也在其中两家媒体分别干过一个多月,却最终辞职离开,第二家甚至连工资都没要。

“实习期间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拿到手的不到2000,确切点说是1300。”晓晓颇有点自嘲地告诉记者,按照这个工资,自己不吃不喝干20年,正好可以抵上在澳大利亚一年的研究生学费。

“最让我受不了的不是工资,是工作本身。因为工资后期肯定会涨,也会有提成,是这份工作没什么意思,每天就是跟着老师出去采访一些鸡毛蒜皮,所学的东西也用不上,完全发挥不了自己的价值。”晓晓告诉记者,尝试工作之后,在家里的安排下,晓晓开始了自己的考博之路。

“我妈的意思是让我读完博士,可以到高校去当一名老师。”晓晓告诉记者,目前高校招聘门槛都很高,一些好的高校就算是当辅导员都要博士学历。自己想进高校,就只有提高学历。不过,就算现在让晓晓去高校当辅导员,她也不会去。“其实我还是想干记者,想进媒体。”晓晓长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天真的孩子气,她用小鹿一样湿漉漉的大眼睛盯着记者,语气里带着无奈和羡慕,“就像姐姐这样当个记者多好啊,但是我不喜欢以前的电视台,我妈也不会同意我继续在媒体干了。”

在短暂的职业生涯中,晓晓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跟着老师去采访一个医疗纠纷的新闻,一个阿姨发生了医疗事故,在和医院达成和解协议拿到赔偿款后,又觉得赔偿款太少想继续打官司,因此求助到媒体。晓晓年轻气盛,看到瘫痪在床的阿姨同情心爆发,但是电视台的老师却觉得这是个糊涂官司,报道出来意义不大,掐掉了这段采访。

“老师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从这个事,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干媒体,老师说我的同情心太廉价,不能分辨是非。”晓晓说,她也受不了整天“鸡毛蒜皮”的新闻,还有“根本不知道干什么”的无措感,“我是我们那个部门学历最高的,但是也没啥用处,整天不知道要干啥。

为留学卖了一套爷爷留下的房子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