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好笑,不谙世事的我们,出国前都幻想过自己去的是像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一样的地方,所以在机场和家人道别时,我们的心里都有只脱缰的野狗,肆意撒欢儿打滚……如今我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关于别离的记忆,只记得行李好重,重得稍微放松一下膝盖就会被压得跪倒在地。那是我有生以来,负重最大的一次。现在想想,那重量应该是来自心里。
那么,面对当前的教育资源和问题,孩子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外国的国际高中班 多数是中国孩子
想家吗?不想。我们似乎在外面过得更好。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死党之一,名曰小P。我跟她说:“好几家电视台要找你做节目呢,你要火了!”小P无语:“这点事儿咋都能炒作成这样!?”
2005年,我初中毕业。记得中考的最后一场是英语,因为当天要赶火车去北京签证只能提前半个小时交卷。
回到白俄,会一整年都思念我的胡辣汤、牛肉汤、羊肉汤等,还有妈妈做的饭。在国外,当你特别想吃一道菜而吃不到的时候,那就是离别的滋味。
电视剧《小别离》大热,也引发了社会对当前教育的热议。人人热议的背后,更是对各自儿女未来的担忧。特别是整部剧中反映的留学问题,矛盾的现实深深刺痛了那些70后、80后父母焦虑的内心和绷紧的神经。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赵婧
为了区别于普通白俄高中生,我们这些外国学生被分进了“国际高中班”。这个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集体中,中国人占大多数,还有几个来自伊朗、伊拉克等中东国家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