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留学移民 > >>  正文

融入是难题 留学生舍弃美国绿卡回国发展

2018-12-30 22:29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东方网讯 据中国教育部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在外留学生人数为127万,位居世界第一。业内预计,2013年中国留学人数有望突破49万人。在这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留学生”成了一顶令人向往且发光发亮的“帽子”,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否能真正融入“朋友圈”考验着每个留学生。

心理问题 深感孤独无助“逃”回国

2012年12月,小杜在与家人商量和反复思考后,最终决定放弃唾手可得的美国永久居民证,回国与家人团聚。小杜留学生圈子里可以被称作前辈级的人物了,从硕士到博士,从博士到博士后,小杜在美国已度过了8个年头,30岁博士后毕业的他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杜”。

小杜学的是化学专业,经常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一整天。“研究负担挺重的,所以要抓紧时间,非常希望能做出一点成果来。”在采访中,小杜也是言简意赅。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研究所里,小杜利用那里的先进科学抓紧做研究,在行业内几个的国际顶级期刊上都发表了论文,因此也顺利申请到博士和博士后。

学习、工作上出色的小杜,在生活和社交上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小杜本身性格腼腆,平时不爱说话,加上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和外界的接触就更少了。朋友们戏称他“与世隔绝”。“其实也还好,周末会去参加教堂活动,平时如果有假期,也和朋友们开车环游美国。”小杜解释道,“但确实都是中国朋友,认识的外国人都是一个实验室的同事。”当被问及原因,小杜说:“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吧。”

小杜决定回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家人。从硕士开始,小杜就和妻子开始了异国恋,连结婚都是假期赶回来结的。去年,妻子生下了两人爱情的结晶,忙碌的小杜也只在预产期时陪伴了妻子半个月,现在他每个星期只能跟妻子儿子视频一次,自己也觉得很折腾,有点对不起家人。但即便如此,当初性格保守的他也没有尝试在异国他乡寻找个适合自己的姑娘。

今年,小杜即将拿到美国绿卡,但他还是决定回国发展。小杜一回国,就以副教授的身份进入了一所大学任教,买了学校的福利房,也添置了一辆车。小杜把父母接到身边,一家五口生活其乐融融。“有时候仔细想想,奋斗是为了什么,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当许多重要时刻你都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快乐不能一起分享,悲伤不能一起承担,那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在国外只为工作,回国内才能感受熟悉的生活。”小杜最后这样说道。

社交障碍 文化差异无法融入“圈子”

“每次看女儿发在网上的照片,总感觉孩子读的还是国内学校,身边的朋友、同学都是华人面孔。”一心把孩子送出去接受西方教育,感受西方文化的陈女士有些郁闷——为什么孩子混来混去,混的还是“小圈子”,她怎么就不跟欧美人打成一片呢?

事实上,很多留学生家长都有陈女士这样的想法,“老跟中国学生在一起,怎么能说好外语。”但对于孩子来说,想要进入老外的圈子真的不简单。“初到异国他乡,中国留学生的扎堆现象较常见,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2010年高中毕业的Lily申请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读大学,由于当地没有亲戚朋友照应,Lily秉承“在外靠朋友”的传统,通过网络联系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学长,“从接机到去学校办手续,再到之后的租房子都是这位学长帮忙的,就这样顺利进入了中国留学生圈子。”此外,由于荷兰当地使用的有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多种语言,这也使得Lily只能先依靠中国学生生存下来,而慢慢地,她的生活圈就固定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相比于荷兰这个“非主流”留学目的地,在加拿大留学的小郭显然更能深切地感受,“中国圈”的强大力量。“我在温哥华待了已经一年了,至今还未能完全适应异国的文化和生活,‘水土不服’是我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凭借优异的成绩,拿着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的小郭坦言:“我现在的问题不是学习障碍,而是运动障碍。”

不仅是小郭,还有很多留学生都会提到“外国学生玩起来比较疯,他们很喜欢户外活动”,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的。“皮划艇、足球、攀岩、羽毛球……老外热爱运动的程度真让人看不懂,他们所谓的度假就是背着包拿着专业器材去登山。”小郭告诉记者,除了生活习惯,经济压力也是一个方面,“要知道‘玩’也是需要钱的,很多学生的生活费都是靠打工挣出来了,所以这也是大家放不开的原因之一。”

就业压力工作签证收紧求职更艰难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