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1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0日刊登题为《中国将成为科技领域的“危险”竞争者,如果美国这样看待它的话》一文。作者为中美政策基金会总裁王冀。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参议院小组委员会本月举行了一次最初名为“千人计划:中国渗透和利用美国学术界的活动”的听证会,20年来首次拒绝了一名委员会成员的作证要求。听证会后来更名为“学生签证诚信:保护教育机会和国家安全”,显然是试图将美国境内的所有中国学生和学者描绘成潜在“间谍”。
近年来,有关“盗窃知识产权”的含糊而笼统的说法在美国抬头,矛头直指华人。中国学生和像科学家陈霞芬这样的华裔美国人在“间谍”案中受到突出强调。尽管几乎没有所谓“间谍活动”的证据,但这个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显然是把目标对准华人的又一个借口。
美联社本月报道说,特朗普政府已经打算把中国研究生的签证期限限定为一年,而不是通常的五年,原因是担心“盗窃知识产权”。2月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宣称,中国学生构成的“威胁”需要“全面的社会回应”。
除此之外,针对华裔美国人的“间谍”诉讼不断增加,这表明美国反亚洲人的种族主义历史当中黑暗而很少被正视的时期正在重现:《排华法案》、拘押日本人的拘留营以及“红色恐怖”。我见证了麦卡锡主义的时代,尽管我们目前还没有重演这段历史,但出现了一些我们不应该忽视的预警信号。
这个小组委员会应该明白,尽管声称盗窃知识产权和从事“间谍”活动,但排华行为的影响对美国同样不利。
《华盛顿邮报》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研究产业在腾飞。美国将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益:由于可用资金和准入的缘故,中国提供给海外科学家的研究机会比美国更有吸引力。尽管中国有些领域的研究仍亟待改进,但在将会挑战美国在技术研究方面领先地位的领域,中国能提供其他许多便利。毫无疑问,如果美国继续把信息和创新作为一种竞争,那么目前已是“危险”竞争对手的中国将会继续展开竞争。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科学基金会向国会图书馆科技部提供了10万美元的拨款,用来投资于监控中国的科学发展。尽管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政治动荡,但该基金会的外国科学部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发展的最强大中心之一。图书馆帮助过成百上千名国会成员和参议员。
无论有没有美国,中国都可以也都会实现发展,但美国热切希望尽可能从中国那里获取知识。
在美国高等院校就读的外国学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或者是华裔,限制他们的居留将会破坏研究和技术进步。这将限制对美国经济的大笔投资。
美国政府不应该指责中国学生是“间谍”,而应该增加联邦资金,用于自己的人才招募和与中国的知识交流。在帝国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地区之一。尽管政治动荡导致增长放缓,但这只是中国浩瀚历史中的一个瞬间。
中国当然有能力把美国甩在后面,让美国成为技术和科研的二级生产国。如果美国继续把中国学生挡在教育市场之外,中国就会独自超越美国,不会回头。但是,如果两国合作——知识本来就是要分享的——那么双方将平等地获益。(编译/葛雪蕾)
【延伸阅读】外媒:美国将缩短中国留学生签证期限 中方明确回应
参考消息网5月31日报道 外媒称,美联社援引美国国务院的消息报道,美国政府计划从6月11日开始缩短某些中国公民的签证期限。
据路透社5月29日援引美联社报道,根据新的政策,美国领事官员可能限制签证的有效期,而不是采取通常做法,按照最长期限发放签证。美国国务院没有立即就这一报道表态。
一位美国官员说,按照向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发出的指示,如果中国研究生在某些领域学习,如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等,签证时限将限制在一年内。
该美国官员说,这些指示还指出,如果中国公民在美国商务部所列的需要更严格审查的实体名单中的公司任研究人员或经理,他们申请签证必须得到美国多个机构的特别许可。美联社援引该官员的话说,对于每个申请来说,这些许可估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拿到。
针对此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5月3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人员往来是促进各国包括中美两国间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础,中美签证便利化是对等互惠的事情,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中美双方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使两国人员往来更加便利,进而为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2018-05-31 00:19:01)
【延伸阅读】参考睿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