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讯 历经和旁观了三十多年的中国教育,无论是作为一所美国高校的代表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家长,我是100%要鼓励和支持那些有条件的孩子走出国门,去感受一下西方教育的,但往往当孩子或家长来咨询留学事宜的时候,我最常问得一个问题却是:“你准备好了吗?”这似乎显得有些阳奉阴违,但我希望他们明白:生活需要的是激情,而决策需要的则是理性,特别是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决策,这更需要一种理性思考。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状况我并不甚了解,所以我就以留学美国为例来解析一下留学前你要准备什么,而这些准备更多的是思想准备。
误区
留学不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留学需要两个很重要的条件,一是资金支持,一是孩子的具体条件。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孩子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而在特殊情况下,后者是是可以决定前者的,也就是说,在留学的两个条件中,前者或许是可以缺失的,而后者是绝对不能缺失的。其实认真想一想,这并不难理解,一个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能力或可挖掘的潜质。尽管我们看到了国内教育的诸多弊端,但并不意味走出国门就一定获得光明的未来,留学只是去接受另外一种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对那些适合的人群才是有效的,而对那些不适合的人群可能适得其反。
对比
美国遵循自由教育 中国孩子背负太多使命
从美国的教育发展史上来看,无论是美国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一直遵循着一种“自由教育”的思想,他们推崇着人性的自由和开放,孩子们几乎没有统一标准的教科书,大量的课外读物成为孩子们挖掘思想的主要通路。在课堂上,老师教的不是答案而是寻找答案的方法,因此很多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存在标准答案的。在美国,孩子们更多的是根据兴趣来学习的,老师或家长的工作就是挖掘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并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因此,美国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各种知识和思想文化,在他们的世界里,神学和进化论并存,科学与宗教同在。美国孩子的成长几乎没有任何背负,他们的知识或广或深,但都是在导师或家长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的。
中国孩子在这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小就被确立了目标,背负着期望或使命,他们的学习或兴趣不是自己的,而是教师或家长的,甚至是国家的。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做一个有理想的孩子”,可惜他们所背负的有多少是自己的理想呢?这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沉淀出不同的人格,我们一直为孩子树立着各种的标杆,并极力督促他们向着标杆前进,有一天他们看不到标杆的时候,他们会怎样?当没有人去督促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怎样?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去美国留学的孩子中,喜欢课外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更适应美国的教育。
美国教育是挑战权威教育 中国孩子习惯遵从
另外,美国教育一直是一种“挑战权威”的教育,质疑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真正主题,他们在历史博物馆里讨论的可能不是某个伟人的丰功伟绩,而是在丰功伟绩背后所犯下的错误以及如果他们回到那个年代会怎样决策。在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最欣赏的是那些总对解释提出异议的孩子,哪怕这种异议是不合理、甚至是无理取闹的,他们同样会和孩子们一起来探讨这种异议的合理性和不足。提出异议并说服别人,这是美国教育的基本格调,因此孩子们经常就一个课题各抒己见,通过各种方式来说服别人,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任何想法的人,那么你只能去认同别人了。这似乎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培养,每个人只有在共同利益下才能达成共识,这又变成了一种合作意识的培养。
对于长期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国孩子来说,这种“异议文化”无疑又是一种挑战,孩子们习惯了“遵从”,缺少了些许自我认知能力,在美国课堂上往往成为“认同者”而不是“挑战者”,因此他们可能考试成绩不错,但成绩单上的成绩却一般,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成绩单记录的是学习过程的综合得分,而不是结业考试的最终得分。因此,对于计划留学的孩子们来说,加强“自我观念”的培养是必要的,当然,这种培养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家长,特别是家长,在中国这个教育环境下,加强对孩子的尊重意识远远比让孩子服从家长意志更重要。
美国强调培养独立意识 中国孩子依附心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