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华人华侨盼承认双重国籍
网易教育讯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5日晚举办主题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力量同圆共享中国梦”的网络访谈,邀请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裘援平首次披露,海外华侨华人最新人数已达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逐步放宽“绿卡”条件
针对部分外籍华人认为中国“绿卡”门槛太高的情况,裘援平当天做客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网络访谈时表示,国侨办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逐步放宽“绿卡”条件。
裘援平在访谈中指出,国务院侨办会同有关部门在为华侨回国探亲就业提供更多便利,去年制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
裘援平说,这两个法律法规,一方面对华侨即海外中国公民回国定居作出明确规定,所涉及的调整包括过去华侨要回国定居,需要通过公安部门,现在则可以通过县级以上侨办办理回国定居。另一方面对外籍华人增加了签证种类,提供期限更长的探亲签证,对一些特殊人才或高端人才也提供相对更长一些的签证期限。
为“侨二代”学中文支招
在中国以外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外的海外人士,真正掌握中文,也就是具备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70%-80%是在华文学校接受基础教育的。所以,这是传统上我们华裔子弟接受教育的地方,是上华文学校。
关于一些“侨二代”中文差甚至不会中文的情况,裘援平支了两招。国侨办应支持发展双语甚至三语教学国际学校的办学模式。“只要双语里有一种是中文,国侨办就应该支持这种新生代愿意采用的办学模式”。此外,现在架设在各国大学的孔子学院设计了一些中华语言文化的体验式的教学课程。华人华侨也可以在这个地方学习。
裘援平介绍,目前,部分第二代华裔,甚至是第三代、第四代都不太会中文,不太了解中国文化。为了弥补华人华侨不会中文的问题,国务院侨办不断地在办班,如中国的侨校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还有短训班的形式都接受华人华侨的报名。
目前,全球大概有2万多所海外华文学校或中文学校,这些学校是侨胞自己掏钱办起来的,“这2万多所华文学校当中有几十万教师,有几百万个在校学生。”
派厨师到海外搞培训
裘援平说,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天天所见到的和了解的,是通过在海外的不少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包括无所不在或者无处不在的中餐馆、各种武术班或者团队,还有像舞龙、舞狮,几乎海外的所有侨团侨社都会采取这样的文化形式来庆祝重大节日,当然还包括中医等等。
一方面海外的华人华侨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些载体,这样一些形式,不断地繁荣它们,发展它们。比如中餐馆,可能更多的人通过中餐了解中国文化、饮食文化包括历史。但是往往中餐馆在国外办的时间长了之后,会变了味了,会为了适应国外的口味,会变味,怎么让它原汁原味长期保留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就需要继续繁荣它,加强同中国大陆餐饮协会等这些组织之间的交流。
在这方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也准备做一些事情。现在想和餐饮协会合作,派一些比较高水平的厨师到海外去,为中餐馆大厨们搞培训,教两个菜,这也是繁荣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
海归就业难是市场结构性问题
裘援平表示,前一段人家老说,中国好像很多人往外走,有些人很担心,怎么都往外走?实际大家忽略了一个情况,就是这两年回国的人员也很多,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这就是你讲到的“海归潮”。仅仅2013年这个数字就达到353500人,应该是历史新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是比较高的一个年份。
对于“‘海归潮’会对国内就业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的问题,裘援平认为,国内的就业市场存在的紧张等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问题,某些方面的人才是缺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是绝对的说人太多了,就业安排不了了。
裘援平说,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先后下发多个文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包括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的政策,鼓励海外人才多形式为国服务的政策,鼓励留学人员回来创办企业的政策,提供科研经费资助的政策,给予回来定居、工作的专家特殊的优惠政策,提供出入境及居留便利的政策,子女入学和保险方面的政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