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何他会变成一个“巨婴”呢?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个“留学两年败光200万”的年轻人背后家庭教育的失败。先有糊涂家长,才有巨婴子女。
隔代溺爱,父母用物质取代陪伴
据新闻报道,晨宇的妈妈刘女士是哈尔滨一家公司的高管,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而爸爸宁先生是一位国企工作人员。
2006年父母离异后,晨宇就被接到了奶奶家抚养。首先,父母离异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奶奶觉得这件事对晨宇的打击很大,于是奶奶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在离异一年后分别组建了家庭,都忙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他们对晨宇有求必应,只要是儿子想要的东西,不管是夫妻俩还是奶奶,都会无条件满足。
这份“疼爱”让孩子生活上的物质条件是不差了,差就差在教育不是钱堆积起来的,它需要的是陪伴。
这种无限满足其需求的方式,严格来说不是一种教育,它恰恰将晨宇导向一条非正常的成长之路。
十年过去了,刘女士在事业上很成功,年薪从几万元涨到了年薪七八十万元,同时也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2014年,回过头看正在读高二的儿子晨宇,才了解到儿子的学习状况不佳,为此,刘女士就提议让儿子出国读书。
于是,她将儿子送到新西兰留学,希望先读预科进而读本科,结果送出国了才发现“儿子不适合留学”,在国外,晨宇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疑似患上了抑郁症,情况跟自己的设想相差甚远。
以为出国留学就能解决一切教育的难题,可能是有些误会……
常年用物质取代陪伴,被“宠”大的晨宇在经济上没有金钱的概念,身在国外,一不顺心就回家,光是机票路费上的钱,就是10多万元。
采访刘女士的记者翻开母子二人的聊天记录,除了转账记录就几乎没有其他沟通内容。刘女士几度落泪,为自己教育的失败而感到懊悔不已,“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
从小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如今发现自己儿子变成了一个只会烧钱的“巨婴”之后,开始着急儿子的未来了,却已鞭长莫及。
这让我想起综艺节目《奇葩说》中,颜如晶某期辩论中的发言:“孩子的成长是一部连续剧,每一集都不要错过,你不看,你问我演到哪里,我怎么告诉你演到哪里。”
教育儿女就像你栽培庄稼,不是春天播种秋天就可以收获的,你不亲自浇水和除草,光想着多花钱买些肥料,那庄稼也是养不大的,孩子的成长也一样。
不知敬畏的巨婴,包办一切的父母
还记得之前不肯工作,靠着82岁身患疾病老母亲给生活费苟活的48岁海归硕士吗,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
孩子长期处于一种被无限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宠爱”,父母为他包办一切,他就可能变成这样:
四岁时,他要糖你就给糖,你也不管他已经吃了多少颗;
八岁时,他相中了玩具你就给他玩具,也不管家里已经有了多少蒙尘的;
十二岁时,他要买电脑你就给他买电脑,也不管他是否沉迷于游戏;
等他到了二十二岁时,他已经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婴儿式生活,你再突然告诉他,你要自给自足,这不扯淡吗。
还有不少父母,喜欢把那句“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明白这个道理了”挂在嘴边,可是,不是所有孩子长大了就会懂事,你不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他不知道敬畏,你就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
8月27日,上海街头一男子突然发狂,开始暴打母亲,原因竟是需要2万块钱还信用卡,母亲说没钱。
男子让母亲向亲戚借,遭到拒绝后用一种近乎仇杀敌人的行为,来对待自己的亲身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