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而投资移民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投资移民给青岛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也成为学者和专家关注的焦点。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讨论,在投资移民数量激增的现实面前,已经显得非常单薄,但更多的专业人士还是对此有些担忧,他们担心的不单纯是建设资金的流出,更关注的是社会中坚阶层的断档,以及投资移民大众化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震波。
抱有这样梦想的人,在青岛越来
来青做投资项目说明的美国区域中心投资主席伯伦(音)先生表示,原本投资移民的目标针对的是新富人群和成功人士,但在一些房价涨幅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城市里,目标人群已经远超出了既定阶层,许多没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普通老百姓,也凭借着在城市化建设中积聚的地产财富,硬挤进了投资移民的队列中。“成功人士在投资移民时更加理智,凭借着自己的经营和管理经验,他们在出国以后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资金和优势,让生活更上一层楼。”但一些普通百姓出国之后面临的却是生活质量的下降。他们虽然手里有钱,凭着一股对国外生活的向往走出国门,但发活的向往走出国门,但发现这里其实是“地狱”。没有企业管理经验,缺少语言能力基础,他们只能从事一些在国内根本不愿接触的简单工作,虽然享受到社会福利,但无法为移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终还是会被排斥在这个国家之外。此外,从投资移民的流程来看,大众化的趋势也是不可取的。投资移民的申请周期很长,短则一两年,长则五年十年,普通百姓冒着降低生活水平、放弃生活保障的风险盲目移民,对于投资移民行业的发展也没有任何益处。
老杜告诉记者,第一次移民潮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打开之后,大批人力支援以劳务输出或投靠亲属的方式,成为第一批安居异国的国民。“当时还沿袭着中国一些老传统,叫他们‘洋插队’,去了国外之后主要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老杜”说,那时候也不存在中介机构,大部分在出国形式上依靠部分国营单位组织,或者依靠海外亲属关系。随后,在90年代初又兴起了第二波移民潮,以留学作为移民的主要手段,主要人群是国内部分高等学府的公派留学生,其中一部分学成之后留在国外生活工作,后来带动了家人陆续出国,而到了90年代末,在留学移民热的带动下,技术移民也日渐火爆,一批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凭借着自己的行业领先优势,走上了技术移民的道路。而目前这波移民热,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成为了移民的主要途径。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徐科长告诉记者,因为办理出国移民时不会纪录途径和目的,目前对于岛城投资移民的人数没有准确的官方统计,“数量肯定是在增加,但具体增加了多少,我们无法进行量化统计。”而根据岛城中介机构的业务量及所占市场份额来计算,通过我市中介机构办理投资移民的人,每月都要超过1000人。
在目前选择投资移民的群落金字塔中,梁先生无疑属于塔尖的那一部分,数千万元的身家,早期留学芝加哥的经历,让梁先生的移民道路几乎看不到什么路障,之所以选在当下这个时期,利用投资这个方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