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留学移民 > >>  正文

“海归”探访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是留学人员的榜样

2018-12-19 11:04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海归”探访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是留学人员的榜样

  在开往梁家河的列车上,“海归”人员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中国网9月26日讯(记者 金慧慧)1969年1月13日,一名不满16岁的北京学生响应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辗转4天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他带领村民建沼气池、修淤地坝、办铁业社、种知青树,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好后生”。

  这名村民口中的“好后生”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从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始终心系贫困群众,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2017年,梁家河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2018年9月19日,11名“海归”追随习近平的足迹来到梁家河。在这里,他们亲眼看到了习近平为村民修建的沼气池、淤地坝和铁业社,亲耳听到了习近平与村民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亲身体会到了习近平的坚定意志和人民至上的情怀。

  “从苦难走向辉煌,总书记就是我的榜样”

  这11名“海归”是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会员,梁家河之行的第二天,欧美同学会即召开了以“饮水思源 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座谈会。依然沉浸于梁家河之行带来的心灵触动和精神震撼的他们,纷纷表达了对习近平的感佩之情和向他看齐的心愿。

  走进习近平曾经住过的知青窑洞,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炕桌上的一盏煤油灯。据讲解员介绍,习近平白天要干活,只能牺牲晚上睡觉的时间来读书。因为担心影响同伴睡觉,他用身子挡住煤油灯,常常被熏得满脸黢黑。

  “习近平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阅读,书目之多、内容之深、领域之宽,令我深受震动。”曾留学英国的陈勤说,“屡遭拒绝与考验,他仍坚定信念、坚守信仰,多次递交入团、入党申请书,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认真思考和学习。”

“海归”探访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是留学人员的榜样

  “海归”人员参观梁家河村史馆。毛京崑 摄

  在这孔几步就能走到尽头的窑洞里,除了炕、碗和暖壶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外什么都没有。此情此景令陕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袁京连红了眼眶。“习近平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不放弃,不退缩,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只有珍惜今天,不断‘思源’,对未来的信心才能更加坚定。”

  习近平同苦难抗争的精神让“90后”留法学生丁一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有人说,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和法国当地学生相比,我也是从负数开始的。总书记始终热爱学习,吃得苦中苦,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打动着我,总书记就是我的榜样。”

  “总书记把心留在了基层,留在了人民之中”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的前夜,村民自发来到窑洞前为他送行。因为怕打扰他休息,村民们静静地等候在窑洞外。十几位村民又坚持将他送到延川县才依依不舍地分开。习近平走进了梁家河村民的心里,梁家河村民也成了习近平永远的牵挂。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他饱含深情地对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们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我觉得总书记把心留在了基层,留在了人民之中,这也是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初心。”曾留学加拿大的沈俊说。

  来梁家河之前,“插队”“知青”这些词汇对于丁一而言只存在于教科书中,来到梁家河,他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扎根黄土地,与村民同甘共苦的心路历程。联想到自己的支教经历,丁一说:“不同的是,习近平把自己当作农民,为群众做实事。对比总书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我开始反省自己。”

  “总书记在梁家河留下的足迹表明,他青年时期已立志‘做一些更能影响老百姓命运的大事’。总书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此形成,执政理念的基础在此奠定,可以说,这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之地。”曾留学日本的福建省漳州市留学生同学会副会长徐建成表示。

“海归”探访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是留学人员的榜样

  习近平为梁家河村民创办的铁业社至今还在运营。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在徐建成眼中,习近平为福建人民做了许多实事,厦门跨岛发展、宁德农村地区脱贫以及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等都一一实现了。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印证了他践行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信念。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