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留学移民 > >>  正文

中国学生"留学"中国 跨国高考移民现象调查

2018-12-10 16:21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2007年的高考缓缓落幕,一个特殊群体,逐渐凸显于公众视野,引发多方争议。

中国学生

 

2007年高考结束,一群考生轻松地走出长沙雅礼中学考场。郭立亮 摄

  近年来,在国内某些高校,活跃着这样一批奇怪的“外国留学生”:黄皮肤黑眼睛,普通话讲得顺溜而“本国话”却一窍不通,对“自己的国家”情况不甚了解,而父母也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随着真相水落石出,围绕他们身份的谜团被一一击穿。原来他们都是中国大陆的高中生,在幕后推手———中介机构的穿针引线下,他们绕开了激烈的高考竞争,用金钱买来“留学生”身份,采取“曲线入学”的方式,轻松敲开了名校大门。  
 
 
 

  跨国高考移民暗流涌动,堂而皇之挑衅高考的公平性原则,同时也暴露出制度和监管上存留的漏洞。

  跨国高考移民浮出水面

  “随着高考的临近,看着一个又一个好朋友的离开,看着班里越来越多的空桌……”网友小栗子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描绘自己考前的感伤。

  高考前夕,她的同学为何失踪?答案在考试后她与同学的一次对话中揭晓,结果让她唏嘘不已———与自己一起长大的好友居然是出国旅游去了,游玩归来后竟变为非洲某小国的“公民”,算计着以“留学生”的身份进入某名牌大学。

  经媒体披露,在全国各地,手持老挝、越南、菲律宾、玻利维亚等国护照的中国“留学生”逐一现形。

  真相始于一次偶然的发现。据《人民日报》报道,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警官韩用彬在审核某名牌大学外国留学生李某的资料时,惊讶之余感觉疑窦重重:资料显示他是玻利维亚人,但照片上看上去十分白净的他,不像肤色较黑的原著居民;申请表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刻意书写的痕迹相当明显;在公安局国内户证网李某原户籍资料上的留底照片与留学生申请表上的照片一模一样。

  随后,韩警官用武汉方言拨通李某电话,没有防备的李某脱口而出的一句武汉话,让他再次露出马脚。在面谈中,韩警官又问了些诸如“玻利维亚的首都是哪里”“坐飞机过来要办什么手续”等简单问题,李某的回答很是离谱。不久后,武汉警方顺藤摸瓜,多名和李某情形类似、身份可疑的留学生浮出水面。他们都有国内居民身份,却持有外国护照,通过边检、高校资格审查后进入国内名牌大学“留学”。

  ,每年都吸纳近两万名外国留学生,夹杂其间的跨国高考移民大有人在。据《早报》报道,2005年,上海大学就一次性揪出数十名来自的冒牌“留学生”。在审批入学申请表时,校方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这批学生来自同一个省份,均就读于国内高中,父母的出生地和工作单位也都在国内,并且所持越南、老挝等国家的护照也是递交申请表之前的一两个月才办妥。校方怀疑,如此短的时间怎么变为“外国人”?

  据《法制日报》报道,“以前只听说因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考生在各省之间进行‘高考移民’,如今手法更胜一筹。如果他们办出的是真护照,无疑是在钻政策的空子。”上海大学校方在辩明真伪后,最终使用招生自主权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复旦去年也开除过12名持有玻利维亚假护照的留学生。”留学生办公室主任吴慧贞透露,这批学生原籍在,通过中介机构办理了玻利维亚假护照,以华裔身份成为复旦的留学生。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也证实,近年来,留学生中“中国面孔”明显增多,“一些留学生中文相当好,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但只要他们所持护照无假,按照规定,他们就符合留学生入学政策。”一位高校留学生招生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事态发展引发多方关注。随着、、等多个省份有组织、规模化的跨境高考移民事件浮出水面,一幅国内高考生变身为“外国留学生”的“曲线入学路线图”日渐清晰。

  “曲线入学”为何屡禁不止?

  对于高考移民,先前舆论目光主要集中在国内省份之间的单向迁徙。2005年,省理科状元李洋,因被人举报是移民,与大学失之交臂。

  这个17岁孩子跌宕的命运,再次引发了“高考移民”问题的全民大讨论。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这种典型的计划体制做法,越来越受到质疑。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