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校信息 >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五位大学校长热议“打造教育高地”

2019-03-16 13:02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大学校长张仁良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理工大学原校长唐伟章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理工学院原院长李向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点话题。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大学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因此,国际一流湾区要有一流大学,世界级城市群要有一流的大学集群。

近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市的五位大学校长,走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两会访谈室,热议打造“教育高地和人才高地”,探讨建设一流大学集群。

高校深度合作成新趋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透露,探测引力波的“天琴计划”取得新进展。其中珠海校区的“天琴一号”地面观测台站基本建成,正在调试设备;深圳校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进入可研阶段;今年底计划发射“天琴一号”技术验证试验卫星。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三地高校要抱团发展,一起走在世界前列。”罗俊说,中大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及正在建设的“天琴计划”、海洋科考船等大科学平台,部分港澳高校已参与其中,合力建设大科学平台、推进科学进步。

早在2016年11月,中山大学倡议并联合粤港澳三地26所高校,成立了粤港澳高校联盟,联手打造“一小时学术圈”。罗俊透露,目前联盟建立了很多专业联盟,如超算专业联盟、海洋专业联盟、空间科学专业联盟、图书馆专业联盟等,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密切相关。

粤港澳大湾区的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经济总量超10万亿元。区域内的大学办学实力雄厚,交流合作频繁,特别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座城市。粤港澳高校深度合作成为新趋势。

“学生交换交流、科研项目合作、共建实验室,这些是粤港澳高校的重点合作领域。”曾担任20年澳门理工学院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向玉分析,从世界排行榜来看,香港高校表现优异,排名靠前;澳门高校取得长足进步,崭露头角;广东高校规模大,与产业结合紧密。早在2015年该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作,开设中葡英机械翻译实验室,编写了人工智能软件、辞书,并为企业培养人才,服务企业到葡萄牙、巴西等葡语国家开展贸易合作。

联合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

《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去年5月,国家出台多项支持香港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了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科研仪器设备进入内地免关税等问题。这一政策让香港的大学校长和科研人员感到振奋。

全国政协委员唐伟章于今年1月卸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但持续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地大学的本科生交流交换多,但研究生合作培养少。”他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高校联合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攻坚突破。建议三地高校合作举办研究生院,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这一建议得到澳门理工学院原院长李向玉的支持。“三地高校要动真格、深融合,共同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他表示,在湾区内协同高校优秀专业、优势实验室和一流企业,在全球引进一流的人才和研究团队,组成新的研究院或国家实验室,合力破解世界级难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同时支持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发展,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社会发展。

探索建设高等教育特区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建议创建“大湾区联合大学”。去年7月,深圳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约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搭建创新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以及高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为两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已招收了首届创新博士研究生。”李清泉透露,深大正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版”。希望给师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环境,孵化更多科研成果,培养更多创新创业的领军者。“过去30多年,我们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特区的建设者,培养了一批优秀企业家。未来30年,我们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大湾区建设者,更要培养行业领导者。”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