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校信息 > >>  正文

重视本科教育: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

2019-01-27 21:41 来源:互联网综合 编辑:WBYUN

  内容提要:重视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一流大学具有重建本科教育的引领作用。世界知名大学都把本科教育作为大学发展的立校之本,不遗余力地进行本科教育改革。本科教育改革重点聚焦在人才培养上,如何在操作层面上实现,各国都在进行有益探索。当今,通识教育和跨学科教育已经从大学边缘向主流发展,由此形成的教育范式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正日益引发世界范围内大学人才培养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将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接受。

  关 键 词:一流大学 本科教育 高等教育质量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重点委托课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WGA160006)的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恐怕就是一流大学以及由此“衍生”的大学排行榜。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一流学科又进入了大学人的视野,并且其重要性似乎开始超越一流大学的概念。从关注一流大学转向一流学科,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由于大学在社会组织体系中的独特性,仅仅强调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还远远不够,或者说只是从一流学科的角度解读和建设一流大学,只能表明一流大学的建设还“在路上”,依然保留着明显的“急功近利”的痕迹。因为在大学的各种使命中,只有一项任务不能被社会其他组织所取代:那就是本科教育。因此,在“双一流”建设前行中,如果缺失了一流本科教育,就很难说是一流大学,更难说是成熟的一流大学。这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

  一、一个案例引发的反思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大学都发轫于本科教育,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但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大学职能的不断增加,本科教育作为大学的根,出现了根基动摇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以来,在社会外部的压力下,以“科研为导向”的大学发展思路日趋盛行,大学的发展轨迹开始“跑偏”。

  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下面的案例。前不久,在国内某大学听美国杜肯大学伯隆教授讲座,他的报告有这样一段开场白:“请各位看我的PPT第一页,上面是美国著名的十所大学,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这些大学有一个最主要的、共同的优点,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台下的老师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

  “都是世界最有名的大学”,教授摇头;“科研水平都比较高”,教授又摇头;“都很国际化”,教授继续摇头;“历史都很悠久”,教授还是摇头;“拥有最好的学生”,教授有些叹气;“都是私立的”,教授还是不吐口;“都很有钱”,教授看来有些绝望了……最后,只好由伯隆教授自己回答。他说:“这些学校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拥有最好的本科教育,都非常重视教学。一个大学对待教学和本科教育的态度,标志了其成熟水平。”伯隆教授的回答超出了大多数听众的想象。

  之所以出现此种现象,说到底,还是我们对一流大学的理解有偏差。今天,大多数人对一流大学的感知,主要来自各种排行榜以及可以统计的指标。但人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即这些指标是一所大学经过若干年发展与建设的结果,而非一流大学的成长过程;我们看到的“光鲜亮丽”的统计数据,仅仅是一流大学的“横断面”,而不是一流大学的根基和内涵以及全部历史进程。

  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关于这个话题在我国已有许多“高论”,恐怕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看盛行的大学排行榜。其实,还有许多更简易的方法,如一流大学是用钱“堆”起来的,哈佛大学有近400亿美元的基金。因此真要归纳一流大学的特征,还可以举出很多。诸如:一流大学的经费富可敌国,一流大学的人才富可敌国……今天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排行榜,早已经有人把一流大学进行了“格式化”,但被“格式化指标”遮蔽的内涵更为重要。

  20多年前,国人是没有资格谈一流大学的,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次听说一流大学,大约是在1994年10月,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正巧当时国内一位著名大学校长在香港做演讲,大意是说在亚洲大学的排行榜上,虽然目前香港的一些大学比较靠前,但再过二三十年,大陆的大学排名一定会超过香港的大学。果然如此。今天,在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大学排行榜上,都可以看到我国大学的名字,且有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果单纯按照统计数据,我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前200强的数量大致排在第六位。如果再说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恐怕排行榜都不会答应。既然在排行榜上已经有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可为什么有许多国人并不完全认可,即使在一流大学工作的人,也无法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一流大学人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