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校信息 > >>  正文

昂首阔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2018-12-28 13:17 来源:互联网综合 作者:佚名

  “在这场高等教育的‘马拉松’中,‘双一流’给了地方高校一个机会。”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说,宁波大学以力学为基础,选取具有比较优势的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组建了“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工程”学科群,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涉海学科群。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举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话掷地有声。这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部第一次召开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

  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旗帜鲜明地提出2020年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一批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正在逐步形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教育国际化成为发展新趋势。”4月份,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海外庆典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启动仪式在英国牛津郡举行。该校区是北京大学的首个海外校区,也是中国高等学府第一次以独资、独立经营、独立管理的形式走出国门开办的海外校区。

  高校智库为国家重大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高校承担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4万多项,出版著作约11万部,发表论文131万篇,提交各类咨政报告4.3万篇。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累计高达2000余万人次,参加志愿服务累计1000余万人次。

  当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5,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正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2012至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增长到45.7%,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40%目标。

  刚刚公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ARWU)上,清华、北大和浙大已跻身世界研究型高校百强。但在2012年,国内高校的最好成绩仅能排在150-200名。在THE(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等世界大学排行榜上,近年中国高校更是表现突出。与哈佛、牛津等世界一流名校相比,中国顶尖高校的地位,也正在由“学生”变为“同学”。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人才项目,吸引、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教师人才。近5年,全国高校聘任长江学者1681人,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675人,占创新类人才同期引进总数的68.6%。教育系统共有1357名专家入选“万人计划”,占创新类人才入选总数的63.6%。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此外,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名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所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由大向强,聚焦内涵,中国吹响了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冲锋号。

  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在这些国家重大项目的背后都有高校的身影,都与高校创造的科研成果密不可分。以中国高校科研创新为基础的“中国制造”正在见证中国的崛起。近年来,在国家科技三大奖通用项目中,高校获奖数占全国总数70%以上,产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占全国8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20%左右。

  2017年1月底,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年9月22日,备受期待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出炉。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建设高校的责任主体、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地位,引导高校深化认识,转变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高,内涵式发展取得新突破

  教育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高校以全国9.4%的研发人员、7%的研发经费,发表了全国80%以上的SCI论文。高校科研经费总额达到6531亿元,牵头承担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高校服务企业社会需求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91亿元,占高校科研经费总量的27.4%。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额超过130.9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全国年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1/5。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占比稳定在2/3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2017年8月,广东两所新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迎来了首批学生。两所大学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并且都是理工类的中外合作大学。这也标志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7年是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一场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毯式”大调研全面铺开,200多位专家学者走进全国3000个原生态思政课堂,为思政课“体检”。调研显示,思政课教学状况总体良好,学生对思政课及授课教师获得感强、满意度高。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对国家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昂首迈进。

  2018年7月,“一种廉价、高效的铈基催化剂和醇催化剂的协同催化体系”重大科研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这为我国高效利用特有的稀土金属资源提供了新路径和前景。值得关注的是,该课题由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左智伟课题组独立完成,4位作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08万个,增设82个新兴战略产业和民生急需的新专业,基本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研究制定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投入45亿元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和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了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示范中心,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99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88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2000门慕课课程。超过700万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习学分。

  高校社会服务贡献能力能否引领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孵化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和行业转型升级,能否成为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不仅关系到高校社会服务贡献能力的高低,更关系到高校贡献国民经济、为区域经济“造血”能力的高低。

  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地方高校、区域高校的水平提升,以及高校内部质量水平的提升,实现了整体水平提升。2012到2016年,进入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名的内地高校从31所增加至98所,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的学科数从279个增加到770个,学科进入ESI前1%的高校从91所增加到192所。

  我国高校改变教育输入国的角色,积极向国外输出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不断深化,为世界文明作贡献。

  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校牵头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大批“973”“863”项目,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总数近60%。5年来,高校服务产业、企业和社会需求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91亿元。6所高校研究机构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实践表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高等教育整体上达到世界中上水平,有效助推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报记者 徐倩 储召生)

  从抢专业到砍专业,高校正在主动卸下大扩招、大而全等留下的时代包袱。教育教学怎样与时俱进?如何对接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需求?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命题,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2015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发布,为高校如何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一省一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共有14所高校获得56亿元中央财政支持。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共有24个中西部省份的100所高校获得100亿元中央财政支持。实施了“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研修计划”,支持了1012名中西部高校领导赴世界一流大学专题研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在合作角色上正在由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在交流方向上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在合作范围上由部分国家向所有国家转变。

  今年6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布两年内“砍掉”11个本科专业,占学校现有53个专业的20%左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热门搜索